治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是看病难,大多数患者都有过看门诊时不愉快的经历。在大医院,排队排上几个小时看专家,医生三两句就打发掉,患者连陈述完整病史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开了一堆药撵出诊室。而到社区看病,则又心存疑惑,生怕社区医生的水平不够,只敢开些大医院用过的药,医院开的药换个名字就不敢用。
其实,高血压作为一个慢性病,有其自身的治疗特点,一般在治疗方案调整完成后,只需要坚持服用药物,定期随访即可,一般不需要每周看门诊,2~3月去医院检查和调整一下即可。关键还在于患者日常的自我监测和治疗。目前对高血压等慢性病,国际上提倡采用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其本质是让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治疗知识,自我监测和管理,以实现最大限度的疾病管理社会化,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率。建议新发现患者首先找到一个耐心一点的专家,完成4~8周的检查和治疗调整期,等找到适合自己治疗方案后,即转到社区医院和普通门诊,日常开药和2~3月一次的随访在这些地方的医生完全可以胜任,甚至比有些专家会做得更好。
其次是看病贵的问题,高血压药需要长期服用,必须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可获得性。有些药物虽然很新,但疗效和价格不成正比,且只在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有购,患者无法方便的获得,取法经济性和实用性。相反,很多专家善于利用国产和相对价廉的药品进行联合治疗,既经济又易于获得,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非常大的好处,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十一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中,采用国产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组合治疗,疗效卓越,安全可靠,但费用仅为采用同类进口药品的三分之一不到,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患者在确定治疗方案后,可以尝试采用相同化学名的国产药物代替进口药物,可以节省大量的药费。
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高血压防治的意识,减少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预防的水平和范围。如每天减少食盐的摄入,以富含钾的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增加运动,减少体重,适量补钙,都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有好处。总之,只有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出路。(章谅)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