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的性质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
据耳鼻喉科专家介绍,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于感冒后、乘飞机降落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患者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伴随症状是耳痛及耳内闷胀感。患者出现的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能加重。
治疗这类中耳炎首先要改善中耳通气,宜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1%麻黄素与0.5%可的松喷雾至鼻咽部,每日3~4次;亦可在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控制后采用捏鼻鼓气法或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喷入强的松等类固醇激素药液,以减轻局部水肿。
其次,要清除中耳积液。最后,还要祛除病因,应积极治疗感冒及鼻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