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凤立)生命在于运动。专家提醒市民,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自身的健康状态,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自己的各项健康指标,随时调整运动量,避免运动过量导致猝死等严重后果。
北京体育大学科学研究中心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曹建民博士指出,如果运动过量,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方面过度消耗,就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运动过量甚至还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如猝死、心血管意外、肌肉骨骼损失、消化道症状等。
尤其对于有代谢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运动量如果过大,可能反而对健康造成威胁。因为这些慢性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原来身体能够适应的运动量,对于他们的身体来说也会变成过量运动,结果可能导致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监测自己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科学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量。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除了慢性疾病患者,健康人群在运动过程中也要经常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评价。
自我监督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的感觉,主要是食欲、睡眠、出汗的量,有没有疲劳感、有没有心悸、气短、腰腿疼等。如果在锻炼后感到吃不下、睡不好、非常疲劳而且经休息后仍然不能缓解,甚至对锻炼产生极度的厌倦,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运动方式可能也不适合自身的身体,应该及时调整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方式和运动量。
二是要进行客观检查,包括呼吸、脉搏、体重等。一般情况下,老年人运动后脉搏数应该较运动前增加60%到65%,保持在110到120次/分钟。健康的中老年人在锻炼后3到5分钟,脉搏应该恢复正常,如果不能恢复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该适当地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