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警惕家居环境中隐藏的健康杀手

等毒性化学物质,会刺激肾上腺素过多地分泌,并提高心脏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致使心跳加快、无规律,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脏病,甚至死亡。

  有些致癌物,如药品、蔬菜中的农药、化妆品、家用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和来自食品中的腊肉、咸菜、油炸食品等等,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还有一些致癌物就在人们身边,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悉数起来有以下几种:

  1、自来水中的活性氯

  美国威斯康星州医院和哈佛公共健康学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自来水加入的杀菌剂——漂白粉,会释放出活性氯,长期饮用带活性氯的自来水,就有可能诱发膀胱癌和直肠癌。致癌因素并不是漂白粉本身,而是它与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一些氯的副产品。所以,为了健康,自来水应该接在容器中放置一夜再食用为好。

  2、白纸

  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日常用的白纸也是致癌物之一。纸中通常含有一种致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很容易被脂肪所吸收。所以,不得用纸包食品,若用纸包装含有脂肪的食品,这种化合物就有可能溶入食品中,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病。

  3、电磁波

  由于家庭的现代化,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家庭,家用电器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形成威胁人们健康的电磁污染。科学家曾在老鼠身上进行过微波辐射的试验,发现它们的白血球无规律地增值,与血癌所产生的白血球增殖极为相似,也就是说微波可能致癌。

  4、放射性辐射

  一是地辐射,这是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地下水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尤其是在地下水的交叉处,地辐射的强度会得到叠加而猛增,形成很强的辐射能,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而致癌;二是被人们认识到的建筑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如氡气等,一般家庭建筑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特别是新建住房,放射性的危险更大。这些放射性物质容易引起癌症。

  5、电视内的灰尘

  二恶英的致癌会引发心血管病、免疫功能受损、内分泌失调、流产或精子异常等。由于其来源广泛、毒性强,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污染物。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电视机会产生高浓度的溴化二恶英和其他溴系有毒物质,这些剧毒化学物主要是电视机内的阻燃物在高温时裂变、分解产生的。研究发现,在电视机内的灰尘里,平均每克就能测出4.1微克溴化二恶英,同时含有230微克聚溴化二苯醚。

  再次,专家认为室内装饰材料,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对于室内空气的污染力度相当地大。

  (1)来自建筑物自身的污染

  建筑物自身的污染是室内“毒气”的第一来源。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混凝土防冻剂,另一种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速度。但是这些外加剂中含有大量氨类物质,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将被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同时,如果建筑中使用的石料、砖块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超标,会造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放射性污染。

  (2)来自装饰装修材料的污染

  在室内装修和各类家具制作过程中,各种夹板、贴面板、木悄板、强化和合成地板等被大量地采用。他们采用的粘结剂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游离甲醛,在装修后和家具使用过程中就会逐渐释放出来。据资料显示,国家卫生、建设、环保部门曾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抽查检验,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材料进入居室,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等各个器官的30多种疾病。

  (3)来自室内家具的污染

  目前市场上的家具材料良莠不齐,一些家具及其制作材料中含甲醛、苯等多种污染物。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的相关资料说明,由于家具的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继建筑污染、装修污染后的第三大污染源。而有专家认为室内装饰材料,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对于室内空气的污染力度相当地大。

  (4)来自日常生活污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知不觉地制造了大量的有毒气体。例如厨房浴室内煤气燃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立春后警惕5大复苏疾病
    警惕嘴部的7种病症
    职场三班倒更要警惕高血压
    常涮火锅警惕涮出咽喉疾病
    过节山吃海喝时警惕醉酒死
    食疗养生警惕四大误区
    警惕损害肝脏的八大坏习惯
    警惕让女性短命的9个保养误区
    警惕9种不健康喝奶法
    警惕我们身边十大毒物
    居家生活要警惕五个毒物死角
    警惕身边十大常见有毒物质
    头发变少要警惕三种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