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盛行
这个“怪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单单只有这十几个村才有?这个问题困扰了两三代窝铺村人。“我听爷爷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村北面山坡上开采过铜镍矿,会不会跟这个有关。”带着韩燕这一疑问,记者又来到韩燕的爷爷家。
韩燕的爷爷韩玉祥今年86岁,居住在距窝铺村不远处的桃科村,当年开采过铜镍矿的山就在村后。在老人印象里,他这一辈人小时候都没听说过“螺丝顶”
这种病。1941年,日本人开始在村后的山上开矿,韩玉祥曾被抓去当矿工,在矿上干了3年。“现在山上还有开矿留下来的井,村民夏天还有到那乘凉的。这个怪病就是在韩燕爸爸这一代人身上开始盛行的。”老人回忆道。“怪病”跟日本人开矿有关吗?为了解日本人在此开矿的更多信息,记者联系柳埠镇文化站。刘站长告诉记者,关于日本人在此开矿的事,相关资料没有提及,具体怎么回事他也不知道。
记者查询得知,铜镍又称白铜,主要用于造钢,可用于火力发电、核电、造船、海水淡化行业和海洋工程等。这个“怪病”与附近铜镍矿有关吗?带着这一疑问,记者又联系了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们对附近几个村水质进行检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历城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岳克三曾多次到窝铺村调研“怪病”。他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柳埠镇有十几个村两成左右的村民患过此病。“发病时,肛门和生殖器上都长有紫色或红色的泡,并伴有高热、腹泻。如果紫泡组织液得不到释放,很容易出现休克,严重的可致死。”岳克三描述的病情,与村民讲述的一致。“我们跟区疾控中心专家一起采过患者血样,也没有得到有效信息。”市皮防院门诊部主任解恒珍在今年6月曾对窝铺村两名患者采过血样,通过对肝功、疱疹病毒、梅毒等方面进行检测,没有发现异常。“毕竟是小孩,血样量比较少,再加上采的样本不多,所以也不能够说明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