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开展层级管理
丁向阳说,去年,本市累计就诊人次达1.46亿人次,其中,5000万在三级医院,6000万在社区医院,其余3000万在二级医院,平均一天有40万人次在京看病。如此多的就诊人次如何得到适宜及时的医疗服务,缩短就诊时间是摆在卫生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丁向阳表示,为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职能,本市将推行医疗机构层级管理体系,让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康复院和护理院、社区医院在内的医疗网络有效运行起来,实现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层级医疗体系。双休日门诊的开展、预约挂号平台的启动、社区首诊、层级转诊医疗格局的形成,都是为了建立医疗机构层级管理体系的重大举措。
丁向阳表示,去年,住院患者的平均花费在1.7万元左右,门诊患者的平均花费在400元左右。随着包括DRG(按病种付费制)在内的付费方式改革,群众的看病负担有望降低。
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下一步,本市将出台区域医疗资源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性文件,提速本市医改进程。
释义
医管局是医院的“教练员”
丁向阳说,本市下半年的工作是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为主,今天医管局正式挂牌,标志着北京市医疗卫生管理“管办分开”正式启动。
为了形象说明“管办分开”的内涵和意义,丁向阳举例说,如果将公立医院的改革视作一项竞技运动,那么,各市属公立医院是“运动员”,医管局是他们的“教练员”。运动员怎么训练、每天吃几顿饭等都由教练员来规范,并接受教练员的培训和保障服务,这意味着,医务人员给多少奖金、医院如何运行、临床和科研如何发展、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医院管理的科学路径等都由医管局来决定。而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训练情况等由作为“裁判员”的市卫生局来检验,实现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三分开,最终实现“管办分开”。
丁向阳坦言,目前本市并未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开”,鉴于本市医疗机构隶属关系不同等原因,医管局尚挂在卫生局下,是卫生局的二级局,由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兼任市医管局局长,但这已经是本市公立医院改革迈出的一大步。(记者 李秋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