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脑动脉瘤的叫法不准确,它不是肿瘤,而是从血管的薄弱位置鼓起的包,里面是一兜血,形状像瘤子,因此得名。脑动脉瘤的壁很薄,很容易破裂,平时没症状,它破裂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因为脑动脉瘤死亡率高,大夫把它称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
相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来说,脑动脉瘤这个病,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并不高,直到2009年,著名笑星赵本山因脑动脉瘤险些送命,才逐渐被更多人关注。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我省较早开展了脑动脉瘤的开颅和介入治疗,受到患者的好评。
无疾而终的老汉可能死于脑动脉瘤
今年3月份,焦作市某村,一位能吃能睡、身子骨很硬实的80多岁的老汉,突然死了。出事那天,他还骑着自行车去菜园看瓜,晚上回去就死了。全村人都感到很意外,大家认为,老汉是无疾而终。
正当全村人羡慕老汉“走时”无痛苦时,老汉的儿子却说,他父亲回家后,曾说过头很痛,他急忙搀扶父亲坐在凳子上,没过多久,他父亲就没了呼吸。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院址在焦作市内)神经外科主任毋江说,由此可以判断,老汉并不是无疾而终,基本可以判定,他是因脑动脉瘤破裂去世的。
很少有疾病像脑动脉瘤破裂一样富有戏剧性,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许多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可脑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立即剧烈头痛,顷刻间便病来如山倒,威胁生命,30%的人来不及急救就死了。
因此,医生们常把脑动脉瘤称为定时炸弹,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导致死亡。
脑动脉瘤不是瘤
脑动脉瘤的叫法不准确,它不是肿瘤,而是从血管的薄弱位置鼓起的包,里面是一兜血,形状像瘤子,因此得名。
人体内的所有组织、器官都需要氧气和营养,人体通过遍布全身的血管,把携带氧气和养料的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大脑的耗氧量最大,需要的血液占人体总血液的1/4,因此大脑内的血管也非常丰富。大脑的血管就像一棵大树,有很多的分叉。我们折树枝的时候,折断的部位总是树杈位置,说明树杈位置相对薄弱,不结实。血管也是这样,每个分叉的部位,在先天生长发育的时候,内膜就不如其他位置的结实,长期的血流冲击,血管分叉位置逐渐隆起、鼓包,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血管瘤。
由此可以得知,脑动脉瘤并非肿瘤,它是脑动脉壁局部的异常膨出。简单地说,脑动脉瘤好比血管壁上吹起的小气球,这个小气球极薄,随时会破裂。
脑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后果,是全身的血液都顺着这一缺口流向大脑并压迫脑组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脑动脉瘤患者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脑动脉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最常见的年龄是3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仅次于脑梗死及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刚中说,乍一看,脑动脉瘤排在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已经很吓人了。其实,最新的观点认为,以前认为是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相当一部分可能是因为较小的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也就是说,脑动脉瘤患者,远比我们想象的多。之所以没有发现,与一般检查无法发现脑动脉瘤较小病变有关。
我国一名神经外科专家做了一项研究,他对几千名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做了核磁共振检查,得出的结果是脑动脉瘤的发生率高达10%。有脑动脉瘤的人,当情绪激动或劳累时,脑动脉瘤就有可能破裂。
脑动脉瘤破裂后易反复出血 第三次出血死亡率几乎100%
脑动脉瘤出血非常危险,病情发展也比较快,它第一次破裂的死亡率在30%左右,而且更可怕的是它还会第二次、第三次破裂。
有人会说,脑动脉瘤破裂后,应该是一直出血才对。事实并非如此,人体有着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体发现动脉瘤破裂后,会调集大量血小板去破裂位置“救火”,血小板具有凝聚血液的作用,可让出血位置暂时不再出血。
然而,不出血只是暂时的,脑动脉瘤已经破了,整个脑动脉瘤变得非常薄而脆,再度破裂的可能性极大。第一次出血造成的病死率在30%左右。第二次破裂的病死率为70%~80%,如果发生第三次破裂,死亡率几乎是100%。
突然剧烈头痛应当警惕动脉瘤
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但多数人不重视,这就给生命埋下了隐患。脑动脉瘤破裂前治疗与破裂后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脑动脉瘤较小且没有破裂时,几乎没有症状,但脑动脉瘤破裂前,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可寻,比如轻微的头痛、脖子发硬等,这一般与脑动脉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