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医生提示九类孕妇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

  然而,一旦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则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方案。杨慧霞教授指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治疗规范要求饮食运动控制3-5天后仍然不能将血糖控制达标,就要起始胰岛素治疗。但许多患者顾虑到胎儿而不敢用药。其实,由于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并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是比较安全的治疗选择,如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的诺和锐(门冬胰岛素),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能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关链接

  专家名片

  杨慧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及《中国医疗前沿杂志》副总编;《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和《国际妇产科杂志中国版》常务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近年来主编与主译专业著作8篇;已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

  新生儿糖尿病发病率超7倍

  胎儿早期发育的宫内环境是日后慢病的触发因素,不利的宫内环境可增加成人慢性病的发病率。

  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孕妇,其所生婴儿发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几率增加,所生女儿在成年后妊娠时也会有极大可能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或肥胖,如此一代一代形成恶性循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7倍以上,子代将来发生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增加。

  高龄、肥胖或是诱发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

  1、身体肥胖或超重,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6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

  2、年龄在33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3、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4、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5、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6、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7、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8、曾患过妊娠期糖尿病。

  9、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者出现羊水过多。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医生发 处女孕妈 微博惹议 科普还是侵
    揭秘医患纠纷 医生怕医闹 不愿做高风险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医生盘点过年病 儿女离家老人便抑郁胸
    北京社区医院门诊将延至20时 医生手机
    体验医生春节值班 盒饭断断续续吃个把
    医生提醒颈椎病发展慢 严重时威胁生命
    医生让患者去指定药店买药 知情人称非
    读懂黑头里的健康提示 鼻头黑头养胃是
    专家提示睡姿不当或损伤子宫
    生活提示 吃青菜有哪些好处
    生活提示 喝牛奶有何禁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