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专家详解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治疗

炎存在的情况下,用一段时间药之后,会根据病人的临床缓解的情况,建议他采取维持用药还是采取按需用药,所谓按需用药有症状的时候吃进去一片。

  主持人:我们可以理解成胃食管反流病基本上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的?

  孙晓红:对。

  主持人:之前提到有促胃肠动力的药,就是刚才说的像阀门,增加这个阀门的功能是这样吗?

  孙晓红:阀门相当于一个门一样,如果食物反上来,食管蠕动功能比较好,把食物推到胃里,有的促胃动力药促进食管蠕动。还有胃的排空功能不好的时候,食物长期堆积在静端胃,会刺激不断打开门,进行反流。促动力的药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起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作用。

  主持人:如何处理胃食管反流病其他各种合并症呢?

  孙晓红:那就是根据情况,出现斑痕狭窄,有的人出现严重的狭窄的时候,吃东西有无法咽的情况,可能需要做扩张的治疗,让你还是能够把食物吃进去。比如说特别严重的有贫血的,因为增强黏膜的损伤,有长期慢性的消化道失血,有贫血的情况,在发现有贫血的情况,可能用补铁的药物纠正贫血,同时有积极的蚁酸治疗,还有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β食管,β食管本身不可怕,出现了要定期监测,以防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者有向肿瘤方向转化的情况,这是需要我们监测的,如果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要考虑黏膜切除或者各种各样的治疗办法,有并发症要监测,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方法。

  主持人:如果有不舒服,还是要积极去医院就诊,确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孙晓红:对。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与并发症

    主持人:目前在互动平台上有很多网友提问了。

  网友:我爷爷69岁,做胃部切除手术已经三年,现在食管反流有严重,主要表现在咽部疼痛,有时难以进食,胃胀,有时伴有烧心,医生说是术后并发症,怎么治疗?

  孙晓红:看胃大部切除,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肿瘤做的切除手术还是溃疡做的手术。如果是溃疡做的手术,也要监测一下,在吻合口的地方能不能出现吻合口的炎症,有没有反复的炎症的,胃液的刺激能不能出现有其他变化的情况,这是我们要监测的。如果是肿瘤,要进行做胃镜检查,看肿瘤有没有复发的情况。如果这些情况都不存在的话,就像刚才说的做胃大部切除手术是相当切掉一部分下食管括约肌,有的时候切到贲门的地方,如果贲门还留着的话,就出现反流的机会比较少,如果贲门不留着的话,出现胃食管反流的机会多一些。再有胃如果切的是胃窦大部分切除,相当于从胃里食物进到十二指肠的食物的通路受到影响,有可能十二指肠的东西会反流到胃,从胃反流到食管,出现严重反流的症状。

  主持人:还是要再做进一步检查,根据它的具体情况,找到反流的原因。

  孙晓红:对,像他这种情况,做了手术,反流不单纯是胃液反流,可能有十二指肠,单纯的蚁酸治疗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主持人:还是要劝这位网友带他的爷爷及早到医院就诊,确定一下。

  网友:胃酸多,吃小苏打片行吗,可以长期服用吗?

  孙晓红:临时吃可以,但是不能够长期吃。

  主持人:突然间,今天觉得胃酸了,吃一片,如果不吃,觉得胃酸了,我能挺过去吗?

  孙晓红:如果不吃的话,偶尔出现一次胃酸,可能喝点水,稍微吃点东西都可以,这样把胃酸稍微中和了一下,一下子有食物和水在调节,相当于稀释胃液,酸度降下来。

  主持人:之前碰到一个朋友,可能是生活不太规律的人,可能吃完饭很短的时间说我胃酸了,就去找药吃,这样会有病状的表现吗?

  孙晓红:一吃完饭觉得胃里有酸或者疼痛,不舒服的感觉,可能还会出现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比如进餐以后出现疼痛,我们会在临床上问你什么地方不舒服,可能会说我胃疼或者胃酸,这种情况是餐后一到两个小时之内出现还是快要饿的情况出现,因为快要饿了出现,可能是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如果吃完饭马上出现是胃的炎症和糜烂和溃疡的情况,不一定是胃食管反流。

  主持人:有不舒服,不能随便自己乱用药,有针对性的。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专家支招怎么喝酒不容易醉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