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专家 吃饭后别弯腰睡觉把脚垫高防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呢?

  孙晓红:人体的机能是这样的,我们在吃完饭以后,胃里的食物暂时在胃底存在,因为胃相当一个大囊袋,我们进去的时候,大部分在胃底储存的,如果胃底食物过多,不断刺激阀门打开,食物反流上去,会出现反酸或者反胃的情况,如果吃的不是过饱,一般很少有。如果到外面大餐一顿,回来可能有这种症状。偶尔有这种症状,不会对生活有影响。这个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有可能会出现的,如果说频繁地出现,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了,这个就需要就医的。

  主持人:胃食管反流病会引发癌症吗?

  孙晓红:它有可能跟腺癌会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关系?是因为长期反流物不断地刺激食管,可能引起黏膜损伤,可能会引起黏膜的损伤,就叫反流性食管炎症。

  主持人:我听起来,感觉上说这种反流性食管炎要持续很长时间,而且不进行治疗,才会有癌变的可能?

  孙晓红::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我觉得不可能把这两个完全划为等号,一旦有这样的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去就医,去就诊的。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病

    主持人:刚才提到的说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病是一回事吗?

  孙晓红:胃食管反流病是大的概念,所有胃内容反上来,造成一定的损伤或者造成一定的不良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都叫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它的概念也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医生会讲有原发性的,有继发性的,今天讲的都是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病,原发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内镜看食管黏膜没有损伤的,黏膜是很好的,只有症状的,我们这个就叫做内镜下非糜烂性的胃食管反流病,还有一个是叫反流性食管炎,在这个基础上,胃液长期刺激下,可能会出现β食管,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分这三个亚型。

  网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反复咳嗽,很多患者因此去呼吸科看病,胃食管反流病一般都容易与哪些病症被人们混淆,如何去鉴别和诊断呢?

  孙晓红: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比如表现出反酸、烧心非常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都知道自己到消化科去看,有些病人表现慢性咳嗽,慢性哮喘或者其他呼吸科疾病,到呼吸科就诊,按照呼吸科慢性咳嗽治疗过程中,觉得效果不是特别好,有经验的医生会想到会不会是不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的症状。

  主持人:所以不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有咳嗽吗?

  孙晓红:不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是食管的症状表现并不是很突出,但是表现出了食管外的症状,比如食物反上来之后,在食管的上端和下端都分别有一个括约肌的功能,有的时候反流上来的食物不但越过下食管括约肌,还越过上食管括约肌,会引起慢性的咳嗽、哮喘,这些病人症状不典型,已经引起了食管外的症状,有牙疼,有咽喉炎,都有可能的。

  在线解答网友提问

    网友: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要吃种类繁多的药物,胃食管反流病对老年人会有哪些危害呢?

  孙晓红: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阀门的功能失调。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一老年人要吃很多的药,比如有一些老年人有一些高血压或者冠心病这些慢性疾病,很多药物比如说钙离子拮抗剂会影响下食管括约肌的功能,能够降低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所以阀门功能失调,会出现胃食管反流,老年人也是居多的。再有,胃和食管之间有一个交接,正好在胸腔和腹腔之间,胸腔和腹腔之间还有一个横格,有一些老年人看病,你这个胃食管反流病是由食管裂孔疝引起的,因为反反复复的,比如说老年人肌肉的张力会退化,可能会出现滑动性的食管裂孔闪,引起的反流。老年人出现胃食管反流原因有很多,所以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相对来说发病率会高一些。

  主持人:他们自己平时要多注意。

  孙晓红: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病人要有一个自我的调整,也可以到医院来,跟医生进行沟通,但是下面会说到胃食管反流病如何进行防治。

  网友: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深都成了夜猫子,进而导致了睡前多次进食,这样是否也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为什么?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独家 误食有毒工业盐如何急救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