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阿虎在家睡觉,父亲约了医院的人到家,送他去戒除网瘾,“我当时有些反抗,手就被绑上送到医院。”到医院后,在四人一间的宿舍,同住的都是比他小的网瘾少年,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奇怪的是,在家一言不发的阿虎,面对陌生人,却突然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这里,我当上了副班长,还参加了篮球队。”如今一个月过去,阿虎没上过一次网,不像其他孩子在戒网瘾初期会暴躁易怒,阿虎很快适应了新生活,认真听课、做游戏、写日记心得。上周全家到医院看他,爸爸刚见面就来了个大拥抱,一家人聊医院生活、工作状况。在家无话可说的父子,这次竟然聊了一个多小时,距离突然就拉近了许多。
通过一个月来和老师、同学的接触,阿虎认为自己改变了很多。他最后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但我也想早点回家,找一份工来做,承担起对这个家的责任。”
统计:精神分裂患者最小12岁
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目前收治病人70位。12至18岁(含)的病人占70%,年龄最大的病人今年29岁。成长于双亲家庭的病人有52人,单亲家庭10人,重组家庭6人,父母双失病人有一位,另外还有一人没登记家庭结构。按入院原因分,27人因品行障碍入院,因情绪问题入院有5人,明确记录为网瘾的病人有3位。
案例分析:
父爱缺失导致没有责任感
“网瘾之外,阿虎最大的问题是人格障碍。”主管阿虎的唐医生分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爸爸一手做好的,给他透露的潜在信息就是:“无论我努力不努力,我都会有的。”这样在成长过程中造就了缺乏承担、追求的人格特征。阿虎的父母长期分居,从他3岁到读中专前,与父亲的交流很少,无法从父亲身上标榜到男人的那份男性特质,缺乏责任、承担和追求。
在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之后,阿虎发现自己没什么用,对社会、家庭和自己失去了任何的信心与追求,因此他采取了行为退缩,情感淡漠,自我封闭的行为方式来应对。
“阿虎的治疗还是比较乐观的。”唐医生表示,对阿虎的治疗,首先要让他了解自己的人格特性,看清家庭内各角色的定位,去接受新妈妈和家庭成员。
专家说法:
问题青少年更需心理补钙
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勇先后从事成人戒毒、精神障碍以及青少年品行障碍等领域的研究与治疗,他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是小时候,处于家庭关系复杂甚至破裂的环境中,小孩子的心理受到负面影响,表现为多动症;到了青春期,他们慢慢发展为品行障碍,比如说自残或离家出走;再大一点,他们就会成为毒品易感人群;18岁之后,变成人格障碍患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杨勇医生归纳为:首先是现今的家庭关系不如以往。接诊时,他问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是不是亲生的”。结果发现很大比例的问题少年都是成长于重组家庭、离异家庭或者单亲家庭。其次是“三独”的教育环境:身为独生子女的家长和身为独生子女的老师,来教育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前所未有的“三独”结构,产生出前所未有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问题青少年是‘心理缺钙’,就像骨骼一样,长高了就不会退回去。”问题在于父母往往只知道生理上的补钙,不知道“心理缺钙”该如何补给,而心理医生的职责就是为孩子的心理补钙。与家长们动辄给孩子加压的教育方法不同,杨勇医生说:“我们的理念是让孩子快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