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阴滋病 病毒不存在 没有发现新病毒

卫生部昨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阴滋病”、日本核事故对我国的影响等热点话题。

卫生部表示,权威机构未检测到“阴滋病”的病毒,公众不需要恐慌。今年2月份至3月份,中国疾控中心配合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广东等6个省市,又对认为自己有不明原因传染病的人员进行调查,再次排除了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可能。

此外,目前我国牛奶和饮用水中尚未检测到放射性物质,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的菠菜经过清洗后食用不会影响公众健康。

1阴滋病

针对“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表示,该人群都未感染艾滋病,也没有“阴滋病”的病毒,公众不需要恐慌。

检测未发现“阴滋病”病毒

权威检测未发现新病毒

这是在一周内,卫生部第二次正式对该事件进行表态,近日,媒体报道称有部分人员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他们往往有高危性行为,起初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多次HIV检测均为阴性,可身体出现了白毛舌、关节响、皮下淋巴肿大等类似艾滋病的症状。

邓海华昨日说,该人群所患的不是某种传染病,相互之间没有传染,而且人群是通过互联网虚拟空间走到一起,现实生活中没有关系,密切接触者也没有被传染的情况,公众对这一点也不需要担心。

另外,邓海华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权威的检测机构,没有从这一人群的样本中,发现艾滋病毒和其他新的病毒。

部分人群有精神疾患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介绍说,今年2月—3月,中国疾控中心配合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广东等6个省市调查发现,再次排除了这一人群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可能。调查的40人中,有17人有其他疾病,比如抑郁症、结核病、荨麻疹等,但都没有像他们所描述的那样有共同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吴尊友说:“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有精神疾患的初筛量表,提示这些人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人际交往方面猜疑、不信任、固执的特征比常人高,不排除精神疾患和心理疾患,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发布会上,邓海华说,我们非常理解这一人群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解决了,这不是一个公共卫生的问题,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他们的痛苦并未消除。”

2超级细菌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昨日表示,目前为止,没有在社区发现“超级细菌”。他还反驳了“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的不实说法。

我国未新增超级细菌病例

未发现超级细菌新病例

去年十月份,卫生部曾发布消息,中国分别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癌症晚期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其中,老年患者已因癌症去世,两名新生儿已治愈。当时,距离在国外最先发现携带该基因的“超级细菌”达两个多月。

赵明钢昨日强调,我国没有新增的“超级细菌”病例。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曾表示,这一耐药菌主要是老弱病残人群容易受到感染,感染以后治疗困难,但公众不用恐慌。

去年药品不良反应69万份

本报曾发表“每年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说法查无出处”的报道,昨日,赵明钢针对“我们国家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百分之四十死于抗菌药物滥用”的说法,进一步进行反驳,他说:“这几个数字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赵明钢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和2010年分别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数字是65万和69万,两年加起来也达不到250万份。另外,两年跟用药有关的死亡是1100例。

今年卫生部根据国家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抗菌素使用具体指标,三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能够控制在20%以内,这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标准。

3食品安全

对于“7日大批日本海产品输入中国”的传闻,专家称是否输入他并不知情,但除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的12个都县以外,从其他都县进口的食品都要进行辐射检测,公众可以放心。

我国进口食品公众可放心

核事故未影响我国近海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新增艾滋病八成通过性传播  滴血传艾 
    美国一男子成艾滋病痊愈首例 患白血病
    中国艾滋病防治纪实 走进全国八十万人
    三家国际机构呼吁继续向艾滋病防治投入
    卫生部 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7 
    全球防治艾滋病形势出现根本性好转
    新加坡发现一种新艾滋病病毒变种 已有
    浙江宁波男男性接触者患艾滋病率达8 
    专家称鱼疗传播艾滋病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 
    北京协和医院发现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专家称眼泪传染艾滋病纯属误读
    专家研究称眼泪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新途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