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中国艾滋病疫情 感染者普遍受到歧视

感染: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包括远离毒品;预防事故,减少不必要或不适当的输血,同时只接受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血液、血制品和组织;使用清洁医疗器具,不与他人共用可以引起破损的工具如剃须刀、牙刷等。

二、预防经性接触传播。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患了性病及早到规范医院检查、治疗。

三、预防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和剖宫产等措施阻断传播,产后进行人工喂养,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艾滋病防治关系到民族兴衰

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

会议指出,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在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会议确定了八项艾滋病防治政策措施:

一、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落实初中及以上学生学习防治知识的规定,制定媒体刊播防治知识和公益广告的指令性指标,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

二、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在基层推广使用快速简便的艾滋病检测方法。疫情严重地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咨询。

(三、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逐步将预防母婴传播和先天梅毒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扩大到全国,免费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与梅毒检测,对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免费提供系列干预措施。

四、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遏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依法开展禁毒、打击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易感人群、感染者和性病病人的综合干预,努力切断经性传播途径。建立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之间的衔接机制以及异地服药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收治吸毒人员。

五、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完善以就地治疗、家庭治疗和社区治疗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服务网络,建立病人异地治疗保障机制,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适当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中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种类,扩大用药范围,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

六、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大力推动无偿献血,提高血站血液筛查能力。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血和院内感染的管理,强化病人和医务人员防护,预防医源性感染。

七、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救助,落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福利保障政策。努力消除歧视,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就医、就业、入学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违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救助,做好教育监管工作。

八、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促进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

背景资料:艾滋病

艾滋病是后天免疫缺损综合症的简称,它由“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HIV)所引起。该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并最终导致死亡。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发布的全球艾滋病状况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3330万人。2009年,艾滋病在全球造成约180万人死亡。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希望,到2015年,全球每年艾滋病致死人数能在目前水平上减半,即将艾滋病致死人数控制在90万人以内。

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呼吁人们采取措施预防其传播和蔓延,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中国居民健康卡将全国通用 5年内持有率
    中国居民健康卡将全国通用 5年内持有率
    中国慢性肾病发病率攀升 防治指南或于
     中国第一胖 广州手术减肥 甩掉一百斤
    中国已成为富士医疗第三大市场
    中国春节饮食风俗
    中国春节习俗
    2012年中国清洁行业十大评选活动启动
    破解医改困局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深水博
    蒙牛集团不能忽悠中国的亿万老百姓
    中国乳产品何日不再有超标 毒素 
    中国人为什么要喝牛奶
    美赞臣称在美国被召回奶粉未在中国销售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