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功能、自身基础疾病等情况,对症使用药物,必要时还应采取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要讲究规范注射
注射胰岛素无疑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但专家指出,由于日常注射不规范,很多糖尿病患者即使用了胰岛素血糖往往还控制不好。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胰岛素的选择,日常的规范注射也是影响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专家指出,原则上注射胰岛素是“有肉的地方就能打”,主要部位是上臂、腹部、臀部、大腿。而且最好打一针换一个地方,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这一部位皮肤会产生硬结,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专门开展了“糖尿病看图对话”患教项目来进行糖尿病科普教育,今年还向患者发放专用的辅助胰岛素注射的卡片,帮助患者确定合适的注射部位及与前次注射部位的距离(最好距离3厘米)。而且,使用短效胰岛素或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要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由于注射胰岛素的针头尚未纳入医保,不少患者为省钱将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纪立农表示,针头反复使用首先会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因为重复使用易形成漏液等。其次还会导致针头折断、针头堵塞、注射疼痛乃至感染等问题。
■相关链接
糖尿病治疗最新动态
12个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被发现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公布,国际研究小组在全球14万人中新发现了12个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它们中大多数能够影响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效果。这一发现令医学界认识的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达到38个。该成果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的成因并改善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研究还发现,这12个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中的一部分也与其他疾病有关,如心脏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这表明某些基因可同时导致多种疾病。
糖尿病治疗新法不用注射胰岛素
今年8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糖尿病的新法,通过在患者前臂肌肉中移植胰岛素分泌细胞来进行治疗。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到患者前臂肌肉中后,可促进患者体内生成能让这种细胞发挥作用的新血管。有了这些新血管,胰岛素分泌细胞大量繁殖并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本报记者 朱瑞娟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