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北京产科医生严重短缺 孕妇就诊挂号难

  1.挂号难 排队长

  一人怀孕全家折腾

  10月28日早7时10分,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大厅内,挂号队伍拐了几个弯延伸到门外。

  “要号吗?”刚进大厅,一名男子迎上来低声对记者说,“专家号100元一个。”

  回绝了号贩子,记者向挂号窗口走去。挂号队伍的前列,人头攒动。排在前面的人不时被替换出队,10多名男子领着腹部凸显的孕妇插进队伍。“号贩子又在卖位置!”有人愤愤地说。

  “我凌晨4点到的,每个挂号窗口前横躺着10来人。据说半夜12点,号贩子就打地铺了。”一名来自河北的孕妇家属告诉记者,后面陆续来的,多数是丈夫给妻子占位的,也有公公或婆婆给儿媳排队的,大家拿个马扎或纸板儿坐在这儿苦熬。

  “谁都想挂个专家号早点看医生,我每次来都买他们的号。”多次陪妻子来做孕期检查的张先生说,副主任医师的号卖到100元,如果点名要某个专家的号,需要花200—300元。

  7时30分,挂号窗口开启。一名挂完号的中年男子挤出队伍,将就诊卡、挂号凭条交给一位孕妇及其家人,并从她们手中接过100元钱。除了卖位置,号贩子还用就诊卡代办实名挂号。该男子向记者兜售:“好多人都是头一天把就诊卡给我,我帮他们挂号,你要是放心也可以把卡直接给我,明天一早取挂号凭条时交钱。”

  “现在生个孩子真不容易!起大早、排长队挂号不算,光等车位最长的一次还花了1小时40分钟,耗一上午才做完检查,每个月陪老婆来至少请假半天,临产前还要托关系"抢"病床。”在一家外企销售部工作的王先生感慨。

  家属感到累,孕妇更觉难。门诊大厅里人潮涌动,候诊室外座无虚席。病房区内,刚有人出院腾出床位,立刻就有人住了进来。挂号、收费、预约检查、抽血、B超、候诊,全是一队队“长龙”。“到处排队,真折腾!”准妈妈小云一脸无奈。

  从建卡到体检、从住院到生产,产科门诊人满为患,不但给患者带来不便,也给医疗服务提出诸多挑战。

  2.产妇多 扎堆生

  产科医生严重短缺

  在人口迅速膨胀的同时,北京市只有一东一西两家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和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使孕妇就诊难问题日益突出。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说:“越来越缺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她认为, 作为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产科工作辛苦,风险较大,而待遇却很低。产科医生24小时接诊,夜里常被叫起,精神长期紧张,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导致产科医生流失严重。为此,许多综合医院实行产科轮岗,造成医生缺乏系统性临床训练。

  “对于产科医生的成长而言,经验积累很重要。”王琪认为,一名高年资的产科医生至少培养10—15年,不仅需要扎实的内科知识和外科技巧,更需要具备敏捷的应急能力,迅速捕捉分娩过程中由生理到病理的瞬间转变。

  然而,三甲医院虽按规定配备产科,但实际上,均向有经济效益的科室倾斜,致使产科越小越萎缩,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产科床位不足40张,有些甚至与外科共用手术室。由于高级人才短缺,很多医院产科缺乏处理疑难杂症的经验,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于是,大量产妇集聚专科医院,出现了就医难。

  “去年,北京市新生婴儿17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地人。” 王琪说,流动人口增加,也是孕产妇就医难的一个原因。比如北京海淀区440万人口中,流动人口超过1/3。另外,北京周边三河、香河、保定、承德等半径500公里内的河北产妇,来京就诊的连年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北京集中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很多外地产妇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畸形,当地医生无法解决;还有一些先心病等患者怀孕后,也希望在北京得到较好的治疗。

  依照惯例,北京妇产医院只接收在该院进行系统孕检的产妇,但根据相关规定,不论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医院对出现急症的危重病人都要接治,因此门诊数量居高不下,每年出生的新生儿高达1.3万人左右。而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年门诊量也超过60万人次,每年新生儿达1万多人。

  3.增专科 扩床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北京公立医院将试点医药分开 升服务费
    北京市试点中医养生机构准入制 养生服
    北京将试点中医养生机构准入制
    北京调查男孩被自动扶梯夹身亡事故原因
    北京逾七成医院遭遇过医疗纠纷 妇产科
    北京市社区医院门诊将延至20时
    北京社区医院门诊将延至20时 医生手机
    北京春节假期燃放烟花爆竹致223人受伤
    北京除夕夜收治爆竹炸伤者11例 近三成
    北京将无偿献血将纳入精神文明考核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北京春节前将公布PM2 5研究性监测数据
    蒙牛问题产品批号首披露 北京超市三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