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品生产中,原料药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
王丽说,发达国家在对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相应政策支持,对药企给予税收、专利、市场和研究资助等方面优惠措施。国内还缺乏这样的政策支持。
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专家组成员、药学专家孙忠实表示,儿童药物研发成本高,儿童药一般都会做成糖浆剂、溶液或滴丸等适合儿童的剂型。这就向药物的稳定性提出了考验,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有数据显示,研发一个儿童药所用的资金是成人药的2倍。
“事实上,中国早在30年前就注意到儿童药的问题了,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个灰色地带。”孙忠实无奈地说,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这难道还能算市场小吗?最主要的原因是伦理。
戴耀华指出,儿童的身体状况和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过程也不同。然而,许多重点疾病的药物都是为成年人开发的,并且也是在成年人中开展的研究,从而缺少针对儿童的药物和疗法。
王丽认为,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儿童药代药效参数严重匮乏。长期以来政策规定,新药不首先在儿童身上做临床试验;加之知情同意难、试验者招募难、取血难等,因此儿童试验难以开展。国内很多药都没有儿童用药试验资料,儿科医生在用药时要靠经验积累。
政府应尽快出台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量身定制儿童药物
“临床试验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参加儿童临床试验面临一定风险。”孙忠实说,为保障受试儿童免受伤害和维护合法权益,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儿童伦理问题。伦理委员会应正确评价试验儿童受试者的风险和收益,确保受试者承受最小的疼痛、不适和惊吓,控制检查的次数和程度。
世卫组织从2007年提出为儿童“量身定制”药物。王丽介绍,在儿童临床试验伦理方面,美国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他们原先认为,在儿童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是不人道的;现在却认为,未经儿童临床试验的药物就在儿童身上使用是不人道的。
今年6月,世卫组织发布首份面向所有国家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 手册提供了如何使用240多种基本药物治疗0—12岁儿童疾患的信息,这意味着世界各地执业者可获得与这些儿童药物有关的用法、剂量、副作用及禁忌症方面的标准信息。世卫组织支持各国制定自己国家的儿童处方集。
王丽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建立我国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合理依据。关注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是全社会的责任。
“要想儿童药更好地发展,国家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处理有关儿童药的各种问题,并建立一整套关于儿童药研究、评价、开发、生产和使用的机制。”孙忠实建议。
王丽说,建立全国儿科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通过全国儿童专科医院和大学医院儿科参与的临床试验,将为我国儿童新药参数补充更多循证医学资料。同时,建立全国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同步,形成儿童尤其是新生儿不良反应资料分析和全国共享数据库。
孙忠实认为,国家应该对企业生产儿童专用药给予政策倾斜,给制药企业相关的税收减免、研发支持等,让企业有合法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从事儿童专用药的研发。
“阿奇霉素如果变成混悬干粉剂,加点糖后,吃起来就不苦了,更适合儿童的口味。”任文贤说,儿童用药的研发,一定要适合儿童特点,引入制药工业的新技术。比如缓释剂、控释剂等,减少给药次数,让药品缓慢释放,保持血药浓度的大致稳定。儿童用药还要方便儿童使用,改变给药途径,由内服改为外用,通过皮肤给药,使用抺剂、贴剂等等,减少儿童服用的痛苦。
业内人士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药物的开发和安全使用,研制生产更多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确保儿童药的可获得性和用药安全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