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调查称医疗腐败案中9成以上源自医疗采购

  西城检察院调研近四年医疗腐败案件发现,超9成受贿案件发生在药品、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采购过程中,特别是在采购呼吸机、麻醉机或激光机等金额较大的医疗设备和大规模的药剂时,贿赂现象突出。而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医药代表”则被检察机关“拎”出水面,被指为医疗腐败牵线搭桥。

  据统计,2006年至去年,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医药卫生领域贪污、贿赂案件82人,其中贪污案件16人,贿赂案件66人,受贿案件占全部案件的80.5%。其中,医院在采购药品、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过程中,收受贿赂的人数高达62人,占全部涉案人数的94%。

  掌握采购权的领导干部犯罪现象严重。在82名涉案人员中,领导干部达71人,占全部人数的87%。从涉案人员的任职部门看,药剂科和设备器械科负责人21人,业务科室负责人25人,单位负责人22人,均有负责采购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权限。

  而架起领导干部和药品、设备生产商犯罪桥梁的则是“医药代表”。检察官分析,本市医疗资源丰富,生产厂家为争取市场份额,纷纷设立了“医药代表”,进入各医疗机构进行推销。“医药代表”的收入与销售量挂钩,为增加收入,部分从业人员以高额回扣,贿赂相关人员争取更多的销售量。难以打入规章制度健全的大医院时,他们便转向存在制度漏洞的低级别医院或郊区医院。如北京远东德尔医疗器械公司就向本市10多家医院的相关人员行贿,其中大部分医院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和郊区医院。

  对此,检方建议,医疗机构应该扭转“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做到采购与监察同步,医疗机构应将采购品的信息及供货商、经手人等相关材料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本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备案,成立由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本单位纪检部门、司法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监控采购项目,并逐步建立该领域的行贿档案,对有行贿劣迹的厂家可采用取消采购资格等限制性处罚;医药监管部门可以聘请特约监督员,使医疗机构全方位的接受社会监督;确定领导岗位定期交流、定期调换制度,打破领导一干多年、自成体系的独断模式。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北京调查男孩被自动扶梯夹身亡事故原因
    调查显示心脏病症状反复可能源自心理问
    美国官方调查称美赞臣奶粉未受污染无需
    调查发现 长期从事电脑工作者易得肾病
    调查显示孕妇用防辐射服让衣服内辐射强
    生活小调查 你会正确戴口罩吗
    调查显示九成人错误佩戴隐形眼镜
    调查显示近七成企业家患颈椎疾病
    调查发现与上司关系好夫妻关系更和谐
    调查显示65岁前独居死亡危险大
    调查显示仅两成人满意出租车卫生状况
    长沙工商已立案调查 生命阳光  涉嫌虚
    广东生蚝铜超标调查 海洋堪忧 蚝农日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