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把风险降到最低
“请用一分钟时间,使用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布一个有关麻疹强化免疫的核心信息。”“接种过程中辖区内如果有孩子出现过敏性紫癜,您怎么向媒体发布消息?”今年7月中旬,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正式实施前两个月,在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一次风险沟通培训班上,来自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学者逐一“考问”培训班学员。这些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疾控中心,身份是免疫规划科(所)长。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罗会明说,从2009年年初准备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开始,一年多来,各级卫生部门围绕人员培训、现场实施、活动督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宣传教育、风险沟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安排和多次演练。“把工作做到前面,认真准备,加以良好的沟通,能把大规模疫苗接种的风险降到最低。”
以宣传教育为例,记者注意到,进入9月以来,卫生部开展的相关活动可用“此起彼伏”来形容:9月1日,召开媒体通气会,请专家介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9月2日,卫生部网站刊发问答手册,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安全性等知识;9月5日,针对互联网上一些传言,卫生部网站发布热点知识问答,予以澄清;9月6日,卫生部网站刊发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热点六问,就活动意义、疫苗来源、强免政策、重复接种、接种效果等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答疑;9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在线访谈,回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罗会明说,接种前的知识普及,接种开始后针对热点问题及时进行解疑释惑,有助于增强民众对疫苗质量安全的信任和接种工作的信心,自觉配合支持接种活动。“只有真正认识到群体预防接种可能的风险,把应对措施做到前面,才能真正把好事做好,保护好每个孩子的健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