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高血压病人7大误区 血压一降就停药危害大

高血压病人7大误区:血压一降就停药危害大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羊城晚报)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徐晶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因素。我国高血压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低。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内科陈文忠医师称,临床上发现不少人在对待血压的问题上有诸多误区。

  误区一 老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许多人认为年纪大了,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大量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陈文忠指出,特别是收缩压,也就是平时说的“高压”,其增高的危害性远大于舒张压的增高。当然,舒张压最好是控制在90以内。

  由于各种原因,血压都会有所波动,比如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血压会高一点,夏天血压就比较平稳,那么在冬天,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降压药量,而夏天则相应减少药量。    

  误区二  凭症状服药

  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用药,不要随便停药”。但是门诊遇到许多患者,他们会告诉医生,自己只在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的时候才临时吃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不在意或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就不吃药。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陈文忠强调,服药的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值,而不是自我感受。    

  误区三  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是药三分毒”这一观念对高血压人群的影响太深,患者总是认为,能不服药就最好不服药。所以,病人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一旦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停药后血压又升高,便再次使用药物降压。陈文忠认为,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的大幅度波动,会更容易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等。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将血压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    

  误区四  中药比西药安全

  广东人比较信中医,看中医吃中药,主要就是认为中药副作用少,西药副作用大,从而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

  陈文忠表示,实际上是药都有毒副作用,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我们提倡服用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六大类降压药,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是安全有效的。

  误区五  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不少患者喜欢搞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帽、鞋垫和其他保健品之类,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因为这个“保健减压”而延误了去医院治疗的时机。

  陈文忠提醒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压的伪科学所蒙蔽,不遵医嘱而采用一些伪科学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误区六  目标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实上各个病人的年龄、脏器功能情况有所不同,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越是有并发症的人群,血压的达标值也越严格。比如,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职场三班倒更要警惕高血压
    研究发现每天3杯茶降低高血压
    双臂血压有差异或增加心脏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护理
    常做腿部运动有助缓解低血压症状
    高血压患者如何用药
    冬天如何避免血压飙升
    血压血糖偏低患者应该如何饮食调理
    三款食谱降血压防失眠助护发
    研究称每天吃3个猕猴桃降低高血压风险
    研究显示严重高血糖可能增加痴呆风险
    高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中医药膳有助降高血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