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均有本国人口健康数据,了解各种人群的疾病谱动态变化,香港有自己的人口健康普查数据,甚至连上海、天津也有人口健康普查,广东为什么不能重视这项工作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孙晓非
广州儿童健康状况水平提高了,但儿童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
据南都记者调查,受工业化进程影响,部分一二十年前的广州地区儿童高发病出现了消退、减少的趋势。但一些诸如上呼吸道感染、肥胖、青春期提前等疾病以及与环境、饮食有关的疾病却在增加。专家表示,广州儿童的疾病谱是如何变化的,尚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
1-4岁儿童环境病是主要杀手
相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言,生活、营养水平和居家条件都提高了,可为什么总感觉现在的孩子更容易生病?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市内各大医院儿科、广州市妇幼保健院,汇总了相关数据。记者发现,地区性的儿童疾病谱变迁无法得到一致性的答案。
林穗芳一直在从事婴幼儿死因构成方面的统计汇总工作。
她是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保健部儿童保健副主任医师。
据称,由于社会上对于儿童死亡原因的重视程度提升、政府对于控制新生儿、儿童死亡的投入不断加大,广州儿童的死亡率的确是在不断减少。
“但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儿童肿瘤、白血病等病种,近10年来,一直排名在1-4岁儿童主要死因的前三位。这是除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因素外的最大死亡原因。”
林穗芳表示,在目前已知的导致儿童患上恶性肿瘤、白血病的诸多因素中,“居家、游乐场所、玩具、家具乃至儿童衣物中的苯类物质超标是与疾病有着关联性的”。
妇儿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叶铁真也曾对广东省儿童肿瘤进行过一次系统调查。“化学、电磁场等早先年没有的危险因素增加,也被证明与儿童的恶性肿瘤(含白血病)有着正相关性。”
儿童癌症频发环境因素不可回避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区。
两岁的庄小涛,不声不响,独坐在34号床上。他的小嘴向下弯曲着,显得十分不开心。他的妈妈,在一旁流着泪,哭诉。
他的家在粤东,普宁燎原镇国陇村。
他得了白血病。“邻居的孩子(5岁)也得了白血病。同村另一个孩子也得了白血病”,他的妈妈说。
三个同村的孩子几乎同时发病。
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林愈灯向家长询问后发现,孩子们生活在众多工厂的包围圈里。
村庄周围有衬衣厂、染布厂、织布厂、内衣厂等10多家工厂。村旁的一条小河被污染,河水发黑,发臭。村庄周围还有很多回收电器的作坊。稍微靠近,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
林愈灯表示,近年来,患恶性肿瘤的儿童数量上升了。
据介绍,每年,全国新增4万多名肿瘤病儿。以省医儿童肿瘤门诊量为例,10年前,儿童恶性肿瘤的病例仅为现在的一半。
尽管受到生活水平、诊疗水平和认识水平提高的影响,但他认为环境因素不可回避。“比如,接触各种射线、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空气质量变差等都与肿瘤发病增高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