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冷热不均 风险高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 |
|
在采访中,很多儿科医生反映,虽然很喜欢孩子,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微薄的工资使他们感到很不平衡。北京协和医院一位门诊医生4个小时要接诊40~50个患者。北医三院医生值夜班一晚上要看130多个病人,基本上不能休息。
王天有说,在儿研所,医生工作第一年实行24小时责任制,24小时要住医院。5年后进行专业医生培训,日工作量也要10个小时左右。但是硕士、博士毕业的住院医生一个月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中国0~14岁儿童人数约2.43亿,占总人口的18.47%%,2005年中国儿科医师人数仅为63704人,仅占医师总人数4.0%%。儿科医师日均负担门诊量,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13.5人、15人。
徐春军称,儿科收入少,儿科医生的工资在整个医院人员的收入中处于下等。而且儿科医生工作忙、风险大、待遇不高,一些儿科医生转向了放射科、内科等科室,人才出现了流失,人才队伍断层。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科医生可以说是青黄不接。优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研究生 选择儿科方向的就很少,还有一大批人毕业后又转到其他专业中去了。更何况,从2000年开始,各大医科大学院系调整,大多数医学院的儿科专业就此消失,更 失去了培养儿科医生的土壤。”
儿科发展路漫漫
儿童医院满负荷运转,综合医院虽然按照卫生部科室标准规定设立儿科,但是却面临着病源、资金和人才的匮乏。综合医院儿科的设立不仅没从根本上缓解儿童专科医院的压力,反而成了医院发展的“包袱”。
儿科并不是成人科室的缩版,儿科的特殊性决定儿科发展必然要走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
宋红梅认为,应该告诉家长: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综合医院没有问题。综合医院儿科有综合医院的优势,相关的成人科室以及更全面 和高水平的检查手段可以给儿科很好的技术支持。就协和医院来说,作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病诊疗中心,其儿科对疑难病的诊治,在全国也有很好的口碑。所 以,好的三甲综合医院也是儿童患者的一个选择。同时,应该对百姓进行医疗资源分布知识的宣传,使其能够更准确合理地选择就诊医院,减少就诊过程中不必要的 周折,缓解目前看病难的状态。
王天有建议,“病人合理安排看病时间”。儿研所实行的是专家全天门诊,合理安排看病时间,不仅可以解决“看病难”,等待时间过长的 问题,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他还认为,北京仅有两家儿童专科医院,数量还是太少,只有加快儿童医院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按照新医改要求,卫生部门将在北京建设2至3家中医特色突出、学术水平较高、功能完善的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以满足北京市民对中医儿科诊疗服务的需求,缓解城北和城南患儿“看病难”的问题。
2010年6月1日,随着北京中医医院被定为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北京中医医院的儿科病房在关闭15年后再次开放,儿科床位 增至10张。西苑医院和东方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两家医院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和全年无假日门诊,周六日专家出诊,床位数20张,年门诊 量计划达到10万人。
徐春军指出,虽然北京中医医院重新开设儿科病房,医护人员由原来15人增至20人。但是医院儿科运营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儿科10张 床位都是从妇产科挤出来的。要将儿科长期开设下去,希望卫生部门给予医院一些政策倾斜;也希望儿科大夫可以继承前辈优良传统,为了从医信仰牺牲自己的一些 利益。从医院角度来说,关键是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医院会为儿科适当提供一些补助。徐副院长也希望患者家属、社会对儿科有一个认可、理解。
马彦明说:“综合医院儿科设了撤,撤了又重新设的现象历史上出现过几次。”他认为,这涉及儿科的生存问题。虽然国家很重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一直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但是医改涉及中央十几个部门,不同人群的利益,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改革要一步一步推进。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健康快讯: 下雨时经常头痛或为颈椎病 下一个健康快讯: 老人自查7项问题可发现前列腺增生早期信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