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冷热不均 风险高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 |
|
6月1日,关闭15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病房再次开放,当年被调至外科、心脑科等科室的医生重新回归。而按照新医政要求,北京市二级以上中医院将在两年内全部恢复儿科。显然,这对缓解儿童“看病难”是一个好消息。
在北京儿童医院,患者的等候时间常常达到七八个小时,要看专家号往往得凌晨三四点起来排队。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高峰时段已经达到9000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研所)也达到6000人,接近饱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三甲综合医院,已经取消了儿科病床。
据卫生部统计,1995年分别为35所和 9407张床位,2005 年达58 所和14353 张床位;与此同时,综合医院儿科 床位总数则由1995年的5万余张下降到2005年的4.2万张。2005年中国0~14岁儿童人数约2.43亿,仅有58所儿童医院;美国儿童人口约 7300万,却拥有超过130所儿童医院。
针对儿科出现的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两家儿童专科医院和设有儿科的二甲、三甲综合医院,希望还原儿科真实面貌,探索儿科摆脱困境之道路。
儿童看病的三个选择
笔者在各医院的走访中发现,尽管北京有两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多家设有儿科的综合医院,但儿童就医的选择却相当有限。大体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儿研所。这两所医院科室配备齐全,有急诊和病房,日门诊量均达到5000人以上,是患者就医首选。
8月初的一天,凌晨3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前已排起了延伸至西二环的长队。家住延庆的张大爷,凌晨3点就来排队,但直到当日下午 3点才拿到了第二天看病的号。据说,这种情况每天都可以见到。上午9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内:挂号处家长们排着长队;候诊区家长们一边哄着生病的孩子, 一边焦急地等号;楼梯上满是来去匆匆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儿研所的情况与儿童医院类似,早上8点半就已经挂不上号了。
由于人多,在这些医院看病的患者要浪费90%%的时间在排队上,从挂号,看病,到最后取药,要用3~8个小时。
第二选择,北京中医医院、西苑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东方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儿科,以及一些配置较好的二甲医院的儿科。据有关医务人员介绍,这类医院日门诊量通常在300人左右,有急诊和病房。
笔者上午8点半赶到北医三院时,儿科走廊上已经站满了患者。笔者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下午3点。虽然过了就诊高峰,但依然有10多 个患者。带儿子来看病的张女士说,孩子得小儿抽动症已经8年了,一直在这家医院治,医院离家近,而且和儿童医院相比患者少,看病不用排长队,医疗技术也有 保证,很放心。
据医生介绍,这类医院人多时排队可能要两个小时,全部看病流程一般1~3个小时。
第三选择,病房和急诊设置不全,日门诊量很少的综合医院。位于东城区的某三甲医院急诊只到晚8点,没有儿科病房。儿科在门诊楼东侧,设有三个诊室。走廊墙壁上印有《海底总动员》的小丑鱼,诊室门口的椅子上零零星星坐着几个患者及家长,环境很干净也很清静。
北京市崇文区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有病房没急诊,位于宣武区的一家三甲综合医院、东城区一家二甲综合医院有急诊没病房,另一家位于宣武区的三甲医院没有病房和急诊……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小时内,患者数量不超过10个,医生工作清闲,患者看病很方便,基本上是随到随看。
什么造成了儿科冷热不均
一方面是儿童专科医院、有名气的综合医院的儿科人满为患,一方面是一些普通医院的儿科冷冷清清。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冷热不均?
据了解,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的医疗技术和配套设施参差不齐。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这里科室齐全,有全国最先进的儿科治疗技 术和设备。来自内蒙古临河的一对夫妇千里迢迢来北京儿童医院,就是认为当地的医院规模小、技术差,连普通的儿科重症监护室都没有,一些基本的检查项目也做 不了,看不了疑难杂症,不放心。
北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健康快讯: 下雨时经常头痛或为颈椎病 下一个健康快讯: 老人自查7项问题可发现前列腺增生早期信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