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盛夏提防热中风 做好四不早预防

  【病例】

  据2010年6月18日《扬子晚报》报道:刚入夏,南京已经像桑拿室一样闷热,中暑等突发疾病也变得常见。6月16日凌晨4点,42岁的南京市民朱先生夜起如厕后,自觉右侧身体发麻,眼前有晃动重影,走路也颇吃力,并感觉心慌意乱,原以为是天热中暑所致,可卧床休息后症状却没有减轻,早晨便到医院就诊。

  导医台医生考虑朱先生可能为脑血管疾病,迅速开启绿色通道,请神经内科医生到急诊室进行紧急救治。神经内科主任初步诊断其为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右侧身体麻痹,由于发病已经5个小时,遂紧急收治入院。在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医生对其实施动脉溶栓治疗,经过近2小时的紧急救治,朱先生闭塞的血管血供恢复通畅,且未留下后遗症。

  【病例分析】

  据各大城市医院的观察,近年来,部分地区盛夏因卒中入院的患者人数比隆冬还要多,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更为多见。

  有资料表明,脑卒中的发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一年当中,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平均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为该病的高峰期。最新资料还显示,气温越高,卒中发病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也称为“热中风”。“热中风”以缺血性脑卒中居多,但也有部分患者为出血性脑卒中。

  盛夏卒中原因有三

  盛夏发生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人体每天大约需要排出≥1000ml的汗水)来调节体温。这虽然有利于人体散热,但需要通过循环高于平时4~5倍的血液才能实现,因此,加大了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的负担,使其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了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当水分补充不足时,可能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其二,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体内大量血液流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骤减,对于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来讲,会进一步加剧大脑缺血,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其三,当室内空调温度很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时,忽冷忽热的温差会使老人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脑卒中。

  “四不”预防发作

  为了预防“热中风”的发生,社区医生在对中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提醒其注意以下“四不”:

  不忘治病 患有“三高”的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在盛夏必须坚持服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脏病或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气温升至32℃以上时应采取防暑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应用改善血液内环境的药物,将卒中的危险降至最小。

  不忘喝水 脱水是发生“热中风”的重要诱因,且老年人口渴中枢对缺水的反应不够灵敏,可能使脱水愈加明显。所以,提倡老年人不口渴时也应主动饮水,除一日三餐的汤水之外,每天还须摄入2000ml以上的水分。或者采用“量出为入”的办法,即每天尿量保持在1000ml以上为宜。

  不要贪凉 家中空调温度不可过低,一般室内外温差保持在7℃~8℃为宜。空调的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年老体弱者出入空调房间的次数也不宜过多。

  不要麻痹 脑卒中发作前,患者往往出现一些先兆,如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无力、频频哈欠等,对于这些似乎很普通的表现,家人切勿大意;症状明显时要速到医院就医。

  此外,夏季人们容易把卒中与中暑相混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中暑多在湿热环境下发生,患者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面红耳赤,且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伴有头晕现象,体温可达40℃以上,无半侧身体无力(偏瘫)现象;而卒中患者除了有头晕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偏瘫)等,但无面红耳赤的症状,虽突发不适,可不会出现高热。(文 李定国(武汉大学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秋季时节老人要提防5种疾病
    高温潮湿环境易滋生致病菌 盛夏防食物
    糖尿病患者盛夏应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
    老年人盛夏补虚可饮老鸭汤
    盛夏三招祛除湿气养护脾胃
    老年人盛夏喝马蹄水鸭汤可除暑热
    提防三种恋爱操纵术 虚假承诺换取性与
    盛夏不宜凉水洗脚 脚部受凉易患各种疾
    进口食品保质期提防有人作假
    专家提醒儿童吃果冻应提防堵塞气管
    养生坛 西瓜皮煮水有助盛夏排毒护肾
    养生坛 盛夏养生防暑湿 适宜多吃鲤鱼苋
    盛夏吃辣能消暑  夏季宜 温补 耗损的阳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