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企业公开竞争,通过市场来选择出数量适中的药品配送企业,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
各方评论
董碧辉(媒体评论员):药厂和医院之间,本来可以划一条直线,药品生产出来,然后进入医院销售。但是这个市场已经被扭曲了。本应是公益性质的医院,却要自负盈亏,市场化经营。在医生门诊收费低廉的情况下,难以遏制以药养医的冲动。而药厂的药品要经过政府的招标才能进入医院。在药品生产出来到进入医院,这中间要经过多少环节?几乎每年都有人在媒体上大曝药价虚高的内幕,虽然年年曝,但药价年年都虚高,所以内幕仍然是内幕。
王君平(媒体评论员):药物指导价是“药物最高限价”,政府希望它能降低看病费用,缓解“看病贵”问题。令人不解的是,为老百姓托底的“药物指导价”却是形同摆设,甚至竟然成了盘剥高额利润的“指挥棒”。不管药价卖得多高,只要在国家药物指导价之下,它就是“合法”的,消费者往往面临投诉无门的窘境。这样的“指导价”,只会被公众看做是对患者的忽悠。
陈清书(广东读者):天价药,暴利药,早已不是某一品种某一厂家的问题,而是药品领域的普遍现象。那谁是“暴利药”的幕后推手?在药厂、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医生及监管部门这条暴利链中,谁掌握生杀大权?答案明摆着,药价普遍暴利的现实,恰恰暴露出监管权力的集体沦陷。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