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女性患者对原医院“已治愈”检测心存疑虑
丙肝患者:请让我自选医院确诊
■专家提醒:对于丙肝应该早认识、早发现
面对夺命“杀手”,是围堵隐匿还是直面补漏?是强化责任还是撇清干系?我们相信观念决定行动,当医学专家再三呼吁要让丙肝患者“浮出水面”时,或许,该一同曝光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医政官员的责任心和执政经。
“一定要让丙肝患者‘浮出水面’”
5月19日,又一个“国际肝炎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调查显示:中国丙肝患者约达3800万,约九成患者被漏诊;即丙肝患者的就诊率只有10%。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钊宣布:丙肝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大众及非专科医生丙肝知识普及,在医院建立多科室协作会诊流程已刻不容缓。“一定要让丙肝患者‘浮出水面’。” 王钊特别强调。
统计显示,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急速上升,危害性日趋严重。2009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3年的6倍多,是2001年的10.56倍;死亡率蹿升到传染性疾病第五位。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高达50%-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20-30年后,约10%-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由肝硬化转为肝癌的年发生率为1%-7%。丙肝目前无疫苗可注射,隐匿的丙肝患者为危险的传染源。
目前全国近30个省、市、区已将慢性丙肝基本医疗费纳入医保范围,患者使用指定药物治疗能享受80%的医疗费报销,不设起付门槛,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3500元人民币,医保待遇有效期为6至12个月。
一位丙肝患者的疑虑
■贵阳小旅馆“接头”丙肝患者
与贵州平塘县丙肝患者萧黎(化名)见面,颇像解放前的地下党“接头”,地点选在贵阳市一家灯光灰暗的小旅馆里,时间是“五一”节前晚上临近10点的时辰;与萧黎同来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子,萧黎没有介绍,记者也不知道其身份是同村的病友,还是陪她会面的亲友。
作为去年曝光并引起巨大反响的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64名受害人之一,萧黎描述的此次几经周折才“甩掉尾巴”来赴约的过程,让本来对此事不太以为然的记者,一下子顿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在其后她与法律援助律师的交谈中,记者终于从原本对丙肝名称都不很熟悉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介入其中的参与者。
按萧黎的说法,从她所在的平塘县到省会贵阳,也就五六个小时的车程。但是从早上就启程的她,之所以天黑透才到,是因为为了应付和迷惑县上层层设防的反出访网络,她故意选择登上了与贵阳方面完全相反方向的客车。在兜了一大圈之后,时间也就超过了10个小时;但不管怎样,她毕竟顺利地与她事先联系好的京城律师接上了头。
据萧黎介绍,她是几年前生小孩时输血染上丙肝的。那天在平塘县医院生产时,医生对她丈夫说,你妻子身体状况不太好,需输血增加抵抗力。老实巴交的丈夫马上就按照医生的医嘱去交了血钱,“大约有几百CC血吧!”萧黎说。
然后一切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恢复了原样。只是原来身强力壮、一直在外做生意的萧黎,总是感到气力不够,一天到晚就是觉得累、累、累……再往后,她发现自己身体消瘦得很快,从原来的120斤,几年内骤减到八九十斤;头发也开始脱落稀松。她怎么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怎么了,直到有一天走进医院,化验结果显示她染上了丙肝。
怎么会得上这种传染病?萧黎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虽然她身为一乡村女子,但从商的阅历和不屈的性格使她不同于其他村民,她想弄清真相和原委。
终于,在经过多方工作和反复筛查后,县里向外界发出了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由于7年前一起人为的责任事故,凡此间在县医院输过同一个供血者血液的人,有64个人被染上了丙肝。而萧黎就是在那个时段、在那所医院、输过那个供血者血的不幸的64分之一。
她告诉记者,他们这64个人都是输了一个姓李的江苏籍女子的血后染病的。在7年前那一段时期内,这名女子一直在贵州黔西南平塘县从事卖血生意。后来,她就离开了这里,回到原籍。至于她是如何从沿海来到深山,由谁人介绍以卖血为生,是个体单干还是血头组织,是明知带菌还是确实无辜……没有人解释得清楚。他们只知道一点,就是这个丙肝患者,在一段时期内,把她那充盈着丙肝病菌的“毒血”,有偿地卖给了平塘县医院,而县医院又把它输入了他们64个人的血管,而且还付出了高额的血费。
只是有一点,萧黎怎么也搞不懂:“我已经上网查过了,我们国家从1994年起,就把对丙肝的筛查依法纳入了献血时必须要经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