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者的忠实“守护神”。
正当2006年辽宁成大通过子公司成大生物取得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2.11亿元销售成绩后,主营业务本身为中西药制造的长春高新亦横刀杀进了前景颇看好的人用狂犬疫苗领域。
2007年5日,长春高新通过下属控股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克生物”)出资4000万元增资控股吉林迈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丰药业”)。
实际上,长春高新涉足人用狂犬疫苗进度惊人,据其2007年年报,“克服硬件基础条件差和各项管理软件需要完善等重重困难,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
认证,为2008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而2008年狂犬疫苗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但稍有眉目的长春高新狂犬疫苗项目也在2009年的“监管风暴”中落马。
自2009年4月起,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人用狂犬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新标准,对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细胞在成品疫苗中实施DNA残留量检测。
结果,迈丰药业2009年生产的在产品、产成品共计42万人份,价值993.52万元,不符合国家检测DNA残留量标准,无法上市销售。
而恰恰是2009年“监管风暴”下,诸多卖方研究员仍“力挺”长春高新人用狂犬疫苗项目。
如东兴证券研究员李秋实于2009年5月12日认为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的狂犬疫苗将会保持30%以上的年增速。
进入2010年后,东吴证券徐青三次给予长春高新“增持”评级,对“遭监管”的人用狂犬疫苗项目颇为乐观,“狂犬疫苗虽然在2009年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相信凭借公司的研发实力可以很快解决,未来其销售规模会迅速扩大”。
而2010年已跳槽至安信证券的李秋实联手研究员洪露多次给予其“增持-A”评级,其中定调为“百克生物的狂犬疫苗重新上市将带来爆发性增长”、“狂犬疫苗重新上市将给公司带来较大增长”,并坚持认为12个月内目标价63元。
受极力鼓吹下的长春高新股价63元如期而至,并于2010年11月25日摸高72元,这较2008年11月4.88元的低价已涨了14倍。
但长春高新狂犬疫苗的恢复进展并没如诸卖方研究员所愿。
长春高新2010年年报仅低调表示,“百克生物控股的迈丰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虽然重新获得批签发,但因工艺还不稳定,量能上不去而造成亏损,拖累了百克生物的业绩增长。”
而2011年半年报亦透露,迈丰药业在上年攻关的基础之上,继续摸索人用狂犬病疫苗微载体技术的新工艺,狂苗的单次病毒收获液的数量和
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周期间产量差异逐渐缩小趋于稳定,但上半年仍未报出批签发。
2011年,两次力推长春高新的渤海证券研究员闫亚磊认为目标价为64.5元,但截至2012年1月6日,长春高新已跌至32.25元。
耐人寻味的是,主力推手华创证券廖万国在2011年10月26日研究报告中对狂犬疫苗如是预测,“狂犬疫苗工艺稳定,明年或将成为利润新增长点。”真的如此?只能期待。
另一跟风者广州药业亦是如此。
2008年,广州药业控股子公司广州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迪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生物制品获得生产批件。
拜迪生物的合营企业广州诺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诚生物”)于2009年正式上市销售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但业绩不尽人意。
2011年上半年,诺诚生物实现销售收入2342万元,净利润仅为-605万元。这与辽宁成大的高毛利率大相径庭。
但对于跟风者广州药业的规模小、不盈利的人用狂犬疫苗项目,也不乏卖方研究员大唱赞歌。
长期关注广州药业的中金公司医疗保健行业研究员孙亮在2011年3月份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公司抓住了前期“监管风暴”的机遇,“疫苗业务开始爆发性增长”。
新“泡泡”越走越近?
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的山头已被辽宁成大先入为主,后来者要么跟风,要么另立山头。星湖科技欲在人用狂犬疫苗领域开辟新的战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细胞);而中牧股份犬用狂犬疫苗进程隐秘,但卖方研究员则是先声夺人。
2010年上半年,狂犬疫苗“监管风暴”影响弥漫之际,主营业务生化药产品、食品调味剂、饲料添加剂的星湖科技“敲门”人用狂犬疫苗领域。
据2010年4月28日公告,星湖科技子公司安泽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泽康”)申报的药物“冻干狂犬疫苗(鸡胚细胞)”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