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多灾,我也是多难,怪我们没做好,”蒙牛集团一名高管对记者表达感慨,“只要有点事,就发酵成大事。”在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下,涉及致癌物质超标的负面消息令企业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在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曝光之后的第三天,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牛集团”)昨日回应称,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
另一家涉及超标的福建长富乳品也称,超标原因是饲料霉变。而此次检测结果是该公司13年牛奶事业上的一个“奇耻大辱”。
昨日,本报记者赶到蒙牛乳业眉山公司(下称“眉山蒙牛”),在厂区内,记者见到不时有运输车辆进入将成品运出,该厂员工介绍,目前眉山蒙牛仍照常生产经营。而眉山市质监局称,曾向眉山蒙牛下发整改通知。
蒙牛:霉变饲料是祸首
蒙牛集团24日和25日连续发出两份声明,并称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公司受检后,立即将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销毁,确保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蒙牛集团发言人卢建军向本报表示,这是个别问题,不是共性问题。
据国家质检总局介绍,质检总局近期组织4家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开展了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从21个省份128家企业的成品库中抽检了200种液体乳产品。
在此次抽查中,眉山蒙牛10月18日生产的蒙牛纯牛奶(250ml/盒)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为1.2μg/kg,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下称
“长富乳品”)今年10月8日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250ml/盒)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为0.9μg/kg,超过了国家标准应≤0.5μg
/kg的规定。
昨日,福建省质监局办公室告诉本报,此次抽检系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安排的常规抽检,该中心直接奔赴四川眉山及福建南平,分别对眉山蒙牛及长富乳品的纯牛奶进行开箱抽检。
眉山市有关部门称,眉山蒙牛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批次共计270件,国家质检总局当即责令眉山蒙牛立即将这270件超标纯牛奶封存,并于11月底实施了销毁。
在致本报的邮件中,蒙牛集团副总裁赵远花称,现已查明,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个别牧场的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了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使得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分析认为,毒素的源头可能是饲料中霉变的玉米成分。目前奶牛养殖基本上是由20%精饲料和80%粗饲料组成,其中精饲料主要成分为玉米、豆粕。由于四川气候湿热,饲料极易霉变,尤其是玉米易受黄曲霉毒素感染。奶牛长期食用霉变饲料后,由于黄曲霉毒素不能通过代谢消灭,奶源就会受到污染。
眉山市畜牧局称,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拉网式检查,对生产、销售和饲喂不合格饲料的不法行为,一经发现必将严惩不贷。
国家质检总局在答记者问中称,上述两家企业对问题原因进行了自查,四川、福建两省质监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分析研判,这两家企业抽查的液体乳不合格是由于奶牛食用了霉变饲料,导致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奶牛停止食用霉变饲料后,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就会消失。
眉山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2009年,现代牧业(01117.HK)洪雅牧场与眉山基地同日竣工,为后者提供奶源。
另外,蒙牛也在加大自有奶源建设。媒体报道,蒙牛乳业集团眉山事业部总经理翁汩称,其眉山的牧场将继续增容为西南最大的万头现代化牧场,并与眉山市政府共同投资新建10个千头牧场。
问题究竟是否出在牧场?如果是,那么出在哪一个牧场?
“目前内部正在筛查,应该已经有一个结论,但是目前我还不掌握,从筛查的情况看,包括一些专家介入的分析,只可能出现在牧场的奶源环节。”卢建军向本报记者表示。
卢建军没有介绍眉山蒙牛的奶源构成,他只是表示,蒙牛整个奶源供给的构成是80%是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而最近行业数据显示是35%来自牧场,65%来自农村。
卢建军表示,供方和公司有一个诚信合约在里面,公司有一个管理机制在约束这个事情。目前蒙牛已经管控到牛的嘴和兽药的问题上,都有具体标准。
“但是供方如何具体投放优质安全饲料,我们还管不了。”卢建军说。
长富:已召回问题产品
此次黄曲霉毒素超标危机中的另一家企业长富乳品,也如坐针毡。
12月26日,长富乳品向本报发来邮件称,10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检出长富一个批次常温精品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原因是奶牛食用的玉米饲料发生霉变,非人为添加,当时已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