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疾病已有项目亮点成果梳理
1、成人慢性病儿童期预防研究
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这些过去只有成年人才会患上的慢性病,如今也开始威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叫作“儿童成人病”,造成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肥胖!过去20年间,北京市儿童肥胖率增长了5-7倍,快速累积起来的儿童肥胖人口,势必加重业已严重的心血管病流行现状,构成对今后10至20年北京劳动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2003年以来,在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在北京市卫生局、市教委和市人大的支持下,围绕“儿童成人病”这个影响北京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面向“健康北京2020”战略需求,以首都儿科研究所为首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工程”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儿童成人病早期预防适宜技术的探索和建立,包括一系列从群体到临床再到分子水平的全方位的儿童成人病流行现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预警因子、筛查诊断标准和干预研究;二是健康行为促进研究,组织北京地区多家专业机构和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编写涵盖疾病预防、心理、营养和体质四部分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南》,并进而研发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健康促进产品,形成动态评估的健康促进模式。
通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标准和干预模式的制定
对北京市23 422名0-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平均每10个儿童就有2个超重或肥胖,还有1个高血压和1个血脂异常;提出儿童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症筛查和诊断标准、儿童2型糖尿病筛查方案和流程;提出成人慢性病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并被《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2010)》所采纳。
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
通过对健康的0-18岁儿童血脂谱的检测和分析,建立了北京市同龄人群血脂参照值和血脂紊乱临床诊断标准,以及儿童真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异常的诊断标准。另外,以肥胖基因为重点的儿童肥胖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研究也在进行中。
轨迹现象
对一组儿童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体重指数具有很强的从儿童期延续至成人的轨迹现象。因此,我们的研究成果再次证实只有从儿童抓起,才可以有效控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计划投入1 600万元,针对儿童成人病进行为期15年的长期队列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的方式来关注肥胖及其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困扰人一生的健康问题。同时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研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符合今天电子时代的健康教育产品、方式和手段,如动漫、VCD、卡通画册,等产品,以及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增强儿童健康理念,从源头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儿童时期的健康奠定人一生健康的根基,健康是事业、财富和幸福的基础。从儿童期开始防治成人慢性病是控制北京市未来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异常等慢性病发病率的重要战略决策,健康今天的儿童就是健康明天的北京。
2、“北京地区脑血管病早期防治及康复的多学科系统研究”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北京疾病谱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首都市民死因之首,占全部死亡的27.53%。且年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逐年攀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每年北京市仅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估计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占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GNP)的0.083 ‰。另外,由于脑血管病的高死率、高致残率、5 年高复发率和高康复费用等问题,脑血管疾病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北京家庭和社会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脑血管疾病防治从而不仅给医疗卫生系统,而且给全社会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这一重大疾病挑战,北京市科委启动了系统的脑血管病防治研究,2005年科委组织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优势科研力量强强联合,并经过了多次相关领域的专家论证,于同年正式启动了《北京地区脑血管病早期防治及康复的多学科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