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本又远远超出之前的概算,即便建成之后供水成本将达到5元/立方米,会远远超出当地民众的承受水平。
潮阳区自来水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2002年至今,公司最高日供水量不超过9万立方米,编制“引韩供水工程”可研报告时预测的用水需求比实际超出一倍。“从现在到2020年,潮阳最高日供水量不会超过16万立方米,目前供水能力能够满足未来十年用水发展的需求。”
这位负责人表示,“引韩供水工程”的工程规模、建设标准、设计方案和工程量等都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汕头已建成两条过海水管,供水能力充裕,按原计划进行“引韩供水工程”有重复建设之嫌。
汕头市发改局局长廖小平认为,即使政府有钱也不能乱“砸”,更何况目前的潮阳区财政还比较吃紧;涉及几个亿的“引韩供水工程”必须非常慎重,按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来处理,比如专家咨询、科学论证、公众参与、召开听证会等。
廖小平说:“根据潮阳的供水现状,应该有多种方案供人民群众参考。比如按原计划的方案从月浦水厂引净水;或是不搞这个项目,利用现有汕头过海水管的能力加压送水,而把资金用于原来供水管网的改造建设。总之,让公众知情、参与和选择。”
亟待监管追责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引韩供水工程”设想提出十几年来,不仅没能解决潮阳百姓饮水难的实际问题,反而占用大量资金资源,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损失,造成不良影响,亟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和追责。
面对这个十几年依然没有任何成效的工程,潮阳区部分群众质问说,“引韩供水工程”拖了十几年,主体工程还未开建,但却已经莫名其妙还了几千万贷款利息,花了这么多钱,工程有没有绩效审计?相关部门是失职还是渎职?谁应该为巨额损失担责?
此间人士认为,“民心工程”屡屡“过期”尽管有各式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作为设计、规划、实施、督导这些项目的业务部门也应承担责任,因为“过期”民心工程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和责任心缺失。
长期关注“引韩供水工程”的汕头市政协委员吕伟彬认为,原本指日可待的“民心工程”一旦过期,似乎就成了项目扶持资金总是垫不满的无底洞,结果花了一摊子钱财,产生的结果比当初没办之前还糟糕、还恶劣,说明项目严重缺乏科学、实用和长远性。“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还容易激发少数地方政府就一项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争取国家、省市投放项目资金的恶性循环,一次又一次花冤枉钱。”
吕伟彬告诉记者,追责机制的完善是解决“过期”民心工程的基础,在使用好建设资金之前,必须先把责任理清楚,建立“民心工程”的责任倒查机制,以确保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都用在正路上。
“引韩供水工程”将何去何从?广东省发改委在稽查“引韩供水工程”之后判定,潮阳“引韩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历时过长,且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工程规模、工程标准、设计方案和工程量改变,汕头市政府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项目建设解决方案并报省政府批准。
据潮阳自来水公司部分职工反映,潮阳区供水的主要问题在于城区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高达50%,近十年来自来水漏耗损失已超过两亿元,期望上级政府从合理利用资源和务实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调整“引韩供水”的思路,把资金应用到潮阳供水管网改造和综合环境治理等方面,高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我们强烈建议,汕头市委、市政府再次组织专家、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公正、深入、反复论证原供水方案,以尽快解决潮阳区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为根本出发点,解放思想,统筹谋划,寻求一个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符合群众承受能力的新方案,一经决定,抓紧付诸实施,争取一年内见效。”汕头市人大代表马伟义说。
“过期”工程呼唤退出机制
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方辉
“引韩供水”工程并非个案,广州市、江西省景德镇市等地近期同样出现拖延工期、执行率低等现象。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郑方辉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民心工程”总量巨大,部分项目重复建设、绩效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建立调整乃至退出机制,避免“民心工程”演变成劳民伤财的“民怨工程”。
记者:像“引韩供水工程”这样久拖不建、执行率低下的大型工程项目是个别极端案例,还是普遍现象?
郑方辉:“引韩供水工程”不是个案。广州市审计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部分预算项目的支出执行率偏低,有921个项目支出执行率低于50%,占总项目数的6.88%,其中有467个项目执行率为零。
除广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