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打开入联 突破口 正式入联路依旧遥远 图 |
|
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确定了分三阶段实现巴以和平的设想。1995年11月,以军撤出了约旦河西岸6座阿拉伯城镇。但就在这时,以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一次群众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随后,新上任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放弃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提出“以安全换和平”。以色列重新开始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并强调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的永久首都不容谈判。2000年9月,当时在野的以色列右翼强硬派代表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之间自1993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血冲突。不久后,巴勒斯坦的激进分子在耶路撒冷针对犹太人制造了四起爆炸事件,以军立即对阿拉法特官邸进行空袭。
可以说,拉宾和阿拉法特时期是中东和平进程最具曙光的一段时间,此后,中东和平进程受到巴以之间冲突升级和阿拉法特2004年去世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毫无进展。
重启入联征程
在常年的对抗和争斗中,巴人的苦难令国际社会关注和同情。1974年,代表世界所有巴勒斯坦人的“巴解组织”获得联合国观察员身份。两年后,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计划,为巴勒斯坦建国提供了最后的法律依据。
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并获得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承认。随后,虽然阿拉伯国家多次要求将“巴解组织”在联合国的身份提升为有投票权的观察员身份,但均遭到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直到1998年,联合国才同意“巴解组织”有权参与巴勒斯坦问题相关议题的讨论。
2010年9月初,巴以和谈重启不久后再次中断,巴勒斯坦随即决定采取以寻求加入联合国这一外交策略推动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今年9月,阿巴斯正式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巴勒斯坦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的申请,至此,巴方重新“入联”的征程拉开序幕。
退伍军人遥望耶路撒冷
巴方寻求入联的最高目标包括:寻求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家地位,同时由观察员升格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虽然在美以的阻挠下,这一目标的实现几近渺茫,但更多巴勒斯坦人显然仍心怀梦想,其中就包括家住约旦河西岸的60多岁退伍军人盖茨。
盖茨退伍前是阿拉法特的一名贴身侍卫,他曾经戎马偬倥跟随阿拉法特多年,在这位领导人生命最后的日子,也陪伴在他身边。如今,他住在拉姆安拉附近被以色列控制的一个村子里。他的儿子来看他,需要经过以色列的检查站。村里很多人因此不堪忍受生活的不便而搬离。
盖茨老人经常站在房顶遥望不远处的耶路撒冷城,虽然十几年没有去过,他仍然记得哪里是橄榄山,哪里是哈达萨医院……谈及入联的希望,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的信念是,虽然看不到希望,仍然要坚持。巴勒斯坦建国梦遥不可及,但不能放弃任何可能。”
民间的“签证章”
和盖茨老人有同感的,还有青年艺术家哈立德·贾拉尔。这位行为艺术家为巴勒斯坦国最新制定了一枚“签证章”,以此表达对于拥有一个完整国家的渴望。在他的印章上,刻有浅蓝色的太阳鸟和一株粉色的茉莉花图案,同时四周环绕着阿拉伯语和英语的“巴勒斯坦国”字样。
哈立德每周都要挤出一两天时间,前往拉姆安拉市中心的汽车站附近寻找来往的外国游客,给愿意拥有这个“签证”的人们加盖“签证章”。迄今,加盖过这个章的外国人已经有150位。
在巴方递交“入联”申请前,巴民间组织还打造了一把与联合国大会开会用椅相同的天蓝色座椅,命名为“飞椅”,象征巴人民对获得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身份的愿望。这把用橄榄树制作的椅子在黎巴嫩、英国等多个国家巡回展示之后,已被带往联合国。巴勒斯坦邮政局为阿巴斯推动入联特地发行了一枚明信片:画面上,阿巴斯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挥手致意,而在他身后,巴勒斯坦的国旗正在各成员国的国旗中随风招展……
有人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但也有民众对入联结果仍然悲观和漠然。他们最大的担忧是,这次的入联是否仅是一张“空头支票”。
拉姆安拉的小巴司机巴斯尔说,他很赞赏入联做法,但美国肯定投反对票,这一计划注定失败。他同时质疑“入联”成功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样以军再闯入我们的城市就是侵略一个国家了?”
阿拉法特:第一个站上联合国讲台的巴勒斯坦人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健康快讯: 研究称早期人类离开非洲路径为阿拉伯半岛 下一个健康快讯: 让胡路区法院能动司法处处开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