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巴勒斯坦打开入联 突破口 正式入联路依旧遥远 图

已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所以有分析家曾说,巴以和谈已死,因为以色列相信自己已经不必妥协,而巴勒斯坦已经没有什么可妥协的了。

  10月31日,巴勒斯坦获准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以色列外交部立刻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语气傲慢的声明说:即使加入联合国机构,也并不意味着巴勒斯坦由此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家”;“巴勒斯坦这一单方面行为不仅无法改变(巴以和平进程)现状,更令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愈发渺茫”。

  话虽如此,但巴勒斯坦寻求入联的举动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犹如被打了“一记耳光”。外界认为,美国此前为阻止巴勒斯坦递交入联申请而进行的多重外交努力,最后通过事实证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孤立。

  恼怒的美国人透过白宫发言人卡尼指责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投票是“不成熟的”。卡尼强调,美国只支持促使巴以两国举行直接谈判的努力,因为这是解决巴以分歧的唯一途径。

  反对者当然不止美以两个。仅在教科文组织的投票中,加拿大等12个国家追随美国,投下反对票,另有52个国家表示弃权。

  而在真正对巴勒斯坦入联问题的表决上,先前支持巴方加入教科文组织的法国已公开表态,将和英国、哥伦比亚一起投弃权票。

  由于巴勒斯坦入联申请必须先得到15个安理会理事国中9个国家的支持,因此美国在动用“一票否决权”之前,已为巴勒斯坦埋下了另一道障碍。

  以色列重压之下变本加厉

  按以色列的立场来看,虽然教科文组织并非政治性组织,但以成员国而非观察员身份加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意味着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属性,这无疑将会使以色列承受更大的国际压力。

  换句话说,如果巴勒斯坦一旦获得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地位,巴以问题将变成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巴方可能从中获得更多谈判筹码,和平进程发展方向也可能脱离以方控制。

  目前作为回应,以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1日下令加快建设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马阿勒阿杜明、古什埃齐翁定居点的2000套犹太人住宅,并称上述三地在未来任何巴以和平协议中都将由以色列控制。此外,以政府决定暂停向巴方移交代收税款一个月。这笔资金是以色列替巴勒斯坦当局征收的税款,包括税收和关税,大约占巴勒斯坦当局收入的70%。

  以色列的决定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一名官员说,这才是对巴以和谈造成的“致命打击”。

  其中,由以总理公开直接下令的扩建定居点动作实属少见。近年来,美国在充当中东斡旋者角色上可谓“软硬兼施”。作为“软”的一手,美国推动中东和平有关四方提出了新的恢复巴以和谈计划,迫使以色列在停建定居点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做出一定让步。2009年,以色列曾颁布一项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点限建令。但一年后,由于以方拒绝延长到期的限建令,中断20个月方才艰难重启的巴以直接和谈再度陷入僵局。

  美国对巴勒斯坦一直保有“硬”的一手,除了在安理会的否决权外,美国国会一直威胁中断美国对巴勒斯坦的民事援助;同时,美国国会以前通过的法案还要求美国停止对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成员国的联合国组织提供资金。

  美以已先后宣布停缴教科文组织会费。他们在积极游说各方反对巴勒斯坦入联的同时,正在向酝酿接纳巴勒斯坦的其他联合国机构传达了一个信息:谁向巴勒斯坦亮起一盏绿灯,谁就会得到一张红牌。

  而以色列之所以严厉抵制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还有另一层原因: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特别是负责文化历史遗产的甄选和合作。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希伯伦等地宗教历史遗迹归属方面的争端由来已久。以色列担心,教科文组织在甄选世界遗产时或将偏向巴方。

  美国犹太人后院影响大

  其实,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想法起初正是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启发。奥巴马2010年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讲话时说,希望“明年再聚首时能就联合国新成员国的诞生达成一致建立一个拥有独立主权,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巴勒斯坦国”。

  如今,美国在巴入联问题上出尔反尔,其背后的以色列院外集团角色关键。

  在美国政界,犹太人的作用和影响力有目共睹。卡特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是犹太人。克林顿政府中,内阁中有6名犹太人,其中包括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国防部长科恩,以及财政部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在奥巴马政府中,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纽尔也是犹太人。在美国国会,至少有30多名议员是犹太人。

  在200多个美国犹太组织中,“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力量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巴基斯坦疫情将致第2波死亡潮 350万儿
    巴基斯坦灾区暴发疫情 数万人感染至少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