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先锋 公安局长郝万忠的 遗产 |
|
10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原公安局长郝万忠的长篇通讯《一个公安局长的燃情岁月》,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鲜为人知的是,今年5月14日郝万忠突然离世后,单位将他的办公室和宿舍贴上了封条,目的是等他的家人来清理遗物。但是,这种依据惯例采取的常规做法,也给人们增加了悬念与猜想。
遗物
郝万忠的追悼会结束几天了,妻子孟文娟却不愿相信丈夫已经离世,不愿面对遗物。郝万忠的姐姐郝凤兰来到了准旗公安局。
盖着大红公章的封条被撕开,同行的人把摄像机、照相机对准了那间人去屋空的办公室。抽屉、柜子、书橱纷纷被打开,进入镜头的是各类书籍、70本笔记、一堆勋章和立功受奖证书。
办公室还有一个小套间,摆着一张木床、一个衣柜和一个保险柜。保险柜没有钥匙,郝万忠的司机刘伟说:“别开了,那是以前留下的,郝局长没用过。”
“那也打开看看吧。”办公室的同志请来开锁工。锈迹斑斑的保险柜铁门“吱嘎”打开,眼前是硬币厚的一层灰尘,里面空无一物。
再拉开衣柜,柜里有一套警服、几件便衣,还有半条10元一盒的“紫云烟”。烟下面压着一封妻子孟文娟两个月前的来信。郝凤兰打开信封,看到孟文娟这样写给自己的丈夫:“工作事业是很重要,我不是不支持你,但你能不能给我们娘儿俩留点时间?儿子马上要中考了,你也应该回来多陪陪他、鼓励鼓励他呀!”
随后,郝凤兰把信还给了孟文娟。再次看到自己这封从未得到回复的信,孟文娟爱恨交加,泪流满面,把信撕了个粉碎。
郝万忠没给亲人留下多少遗产,甚至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却留给人们一串耐人寻味的故事。
淡定
鄂尔多斯地区以“富”闻名,资源优势造就了数以千计的亿万富翁,而郝万忠曾经任职的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又是富中之富。
2009年11月3日,郝万忠一到准旗立刻深陷“重围”,面对的不是明枪暗箭,而是无数诱惑。“总是有人通过直接、间接的关系来靠近他,他每天都面临着钱、权、法的考验。”刘伟说。
在有煤矿127座的准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矿主说:“哪个矿一天也赚一麻袋钱。煤矿出现纠纷或是炸药供不上就得停产,常常需要公安局介入。停产一天一麻袋钱没了,停产十天十麻袋钱没了。公安局长想搂钱太容易了。”
时近年关,一拨又一拨的人来“拜望”郝万忠。有企业老板,有乡镇领导,没一个是空着手来的。
“有一天我向郝局长汇报工作,他正在办公室会客,是个煤老板,我没好意思进去。”准旗公安局纪委书记张建宽回忆,“门突然开了,煤老板出来,表情尴尬。郝局长追出来,把一个皮包塞还给他。推让之间,扯开了一个口子,包里是一摞一摞的百元大钞。”
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郝万忠像破案一样劳心费神,每天都得防范扔“糖衣炸弹”的人。为了刹住驻地企业的送礼风,郝万忠发出一封《准格尔旗公安局致驻旗企业的公开信》,严禁公安局任何人向企业拉赞助、乱摊派、乱罚款。
但多数人并不当真,认为不过是新官作秀吧?谁知,郝万忠来真的。
有个老板想请他违规批个条子,他说:“行。”老板很开心,正要表示感谢,却见郝万忠开始脱警服,边脱边说:“批了你这个条子,我就不当警察啦!”老板知难而退。
还是有人不信。春节前,刘伟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各种人询问郝局长家庭住址。结果无一例外,都被一句“我也没去过”搪塞。在这个“金钱满眼”的地方,郝万忠做到了淡定。
为了堵住送礼者,原来每天抽两包烟的郝万忠把烟戒了。戒烟后还馋烟,看见别人抽,他先抢过来,也不点燃,横在鼻头下,撅起上唇夹住,仰头深吸一口:“好香呀!”然后依依不舍地还给人家。
去年腊月二十九,郝万忠要回家过年了,家里还没置办年货。他和刘伟去超市购物。刘伟说:“去年春节你拒收礼,今年无人送礼上门。”郝万忠一边挑东西一边自嘲:“这局长当得很惨是吧?”刘伟逗他:“现在收也不晚,要不?”郝万忠笑骂:“滚一边去!”
硬气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刘伟保存着两个账本,完整地记录了郝万忠在准旗担任公安局长18个月的每一笔花销。他家在准旗140公里之外的东胜区,平时没空回去,自己不带钱,个人[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健康快讯: 菜价集体 高台跳水 大蒜降价达八成半 组图 下一个健康快讯: 湖南湘潭出现癌症村 数年间60人因癌死亡引恐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