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告诉记者,至今还没有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找过他。
记者手记
“不知道有多少肿瘤患者因吃了该药物而加速了死亡进程!”徐秋在网帖中的这句悲叹,或许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但事实上,这样的逻辑再浅显不过,并不需要一定“同病”才能悟出
一个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从正规医院中买到了假药,是否一年中就只有这个人从这里买了这种药?
一家医院从药品销售商处进了假药,是否向这家销售商进货的只有这家医院?
一个销售商从批发商处批发了假药,这家销售商是否只是这个批发商的唯一客户?
……
说得再浅显一些,假药生产商不会为了徐秋一个人要买80盒“卡培他滨片”而专门去印刷包装、制作药片。那么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推理出,像徐秋一样吃了或正在吃这种药的人还大有人在。
庆幸的是,这个穷凶极恶的“元凶”如今已经被药监部门发现了;不幸的是,为假药埋单的只有黑龙江省伊春市林业第二医院和伊春市利康药业有限公司,而且只是区区数千元的罚款,就把这个可以牵出惊天大案的“元凶”踢开到行政执法的视线之外。
说一盒“卡培他滨片”可能牵出惊天大案,并非空穴来风。就在不久前,江苏新沂警方曾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特大假药产销案。这起涉案金额上千万元的大案,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的最初线索,不过是不起眼的8瓶“骨康宁”假药。而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得出的结果是,这一团伙的销售网络遍及全国所有省区市,仅发往各地的发货物流单据就达数千张,账本数十册。
而在此次假药事件中,药品的危害性远比“骨康宁”大,最初发现线索的假药数量也是新沂案的10倍,假药从正规肿瘤医院中售出的影响也不可谓不恶劣,但处理手法却截然不同,就连利康药业所说的供货商这一关键环节,都没有受到过任何调查。
从行政管理的地域和职责上说,伊春市的药监部门似乎的确已经“完成了该走的程序”。但假“卡培他滨片”正在祸害着多少人,药监部门并非不能想到,所谓的“处罚”、所谓的“结案”,是否只是蒙住自己良心的一块遮羞布?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