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老人们最大的精神支撑
他们不愁吃穿,愁的是儿女什么时间来
节假日前后,会有不少单位、志愿者团队到养老机构慰问,他们带着鲜花和水果、温暖和爱心看望那些年迈无依的老人,老人们用自己的笑容迎接他们的到来。但这样的日子毕竟很少,在没有“慰问”的平常日子里,老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10月23日,一个寻常的日子,记者走访了洛阳几家养老机构,探访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阳光里,等待吃饭、等待睡觉、等待子女来探望……
除了等待,他们还能做什么呢?眼睛花了,耳朵聋了,关节僵了,连力气也没有了。
他们曾经养育着同样不能自己吃、自己玩、自己动的儿女,如今,他们不能动了,却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家庭,来到这里。
天凉了,记得去看看在老年公寓的父母吧!
见习记者段伟朵记者韩聪聪文图
时尚的单大妈
唱歌、上网,还会和国外女儿视频聊天
80岁的单业平老人退休前是陆浑水库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年轻时是单位的艺术骨干,喜好唱歌。上了年纪后,单大妈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做过几次手术,如今行动不便,不能远行。两年前,女儿去了美国,她便住进老年公寓。
住进来以后,单大妈看到不少老人闲着没事,坐在一起闲话说多了还容易“闹气”,便决定带着大家唱歌,既丰富生活,又能锻炼肺活量。
每天上午8点,七八位老人跟着单大妈练歌,人多时有十几个,每次唱半个小时。单大妈很细心,把老歌歌词整理好,打印出来,人手一份。有些老人不识字,但还是眯着眼,努力地辨识着,边学唱歌边识字。
在这些老人中间,有牙齿掉光的,唱歌“跑风”;有唱歌就像念白,南腔北调,啥声音都有。“这有啥,又不是歌咏比赛。”单大妈说,“老人们聚在一起,就图个消磨时间。”
能唱歌的老人是属于“健康”的,还有些老人是专职听众,他们无法跟着歌唱,但他们坐在轮椅上,依然听得认真,跟着曲调哼着,用颤巍巍的手打着节拍。
单业平有个手机,打理得干干净净,挂着红色丝线和玉石编织的手机链,“现在也没啥人给我打电话,拿着当个闹钟也不错。”单大妈说。
前不久,单大妈托女儿的朋友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公寓管理员帮她扯了网线。单大妈的生活更加丰富了,没事上网看电影,玩纸牌游戏,周末还能和女儿视频聊天。
“其他老人都很羡慕您吧?”
“可不是?都说80岁的人了,还鼓捣这个。”单大妈笑着说,“弄个电脑,增加点生活情趣,要不然可没意思。”
“为啥不跟着女儿到美国去?”
“我不想依赖女儿,给她添麻烦。”说到这里,单大妈的表情显出几分凝重,她说,自己的单位和朋友都在洛阳,如果去了美国,语言不通,谁也不认识,肯定很无聊。女儿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去了只会添麻烦。“在这里,我每月的退休金花不完,到了美国,那点钱就不够花喽!”
除了不想依赖女儿,80岁的单大妈也不想依赖任何人。目前,洗衣服、洗头发等日常生活单大妈都自己做,尽量不要别人帮忙。天气好的时候,她还推着轮椅,到附近的超市购物。
等待的何大爷
啥都不缺,就是想见见孩子们
每天吃完饭,80岁的何大爷就会坐在养老公寓的门口,等着儿女们来看他。
孩子们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何大爷,他一人在家孩子们又不放心,4个月前,儿女们把何大爷送到了洛阳市一家老年公寓。
“刚开始我不想到外面生活,但在家里我不能照顾他们,还给他们添负担。我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他们都很孝顺,就是工作忙。”
何大爷与别人交流不多,儿女们说只要有时间就会来看望他,于是他每天没事的时候就会在公寓门口等。
为了便于联系,儿女还给何大爷买了个手机。何大爷一直带在身上,没事就拿出来看看,何大爷说孩子们教他很多次怎么用,但自己老记不住。“这是孩子们的心意,我想孩子们的时候就看看。在公寓里生活挺好的,但就是想见他们,心里就空落落的。”
同何大爷情况一样的老人并不少,在这所老年公寓内,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聊天,每当看到有人进来,大家都会很快站起来张望下,看看是不是自家亲人来了。
自强的东大妈
每天运动一小步,为的是能回家住
在一家老年公寓里,25%左右的老人属于脑血栓后遗症,因生活无法自理、子女无暇照看而被送了进来,67岁的东淑琴就是其中的一个。
两年前,东淑琴得病后,不愿去女儿家添麻烦,儿子又在外跑运输,没有时间照顾,便住进这里。“发病前一天我还给闺女蒸了36个包子,发病后路都不会走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