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都没有列入,这必然导致掺入大米糖浆的蜂蜜以及其他 的假蜂蜜继续泛滥。因此,中国蜂产品协会提出了暂停执行“新国标”的建议。
一项国标刚刚颁布、尚未实施,就被行业要求叫停,实属奇闻。
到底怎样才能检测出蜂蜜真假呢?
蜂蜜真假鉴定,只能尽最大努力
目前市场上假蜂蜜的类型一般有五种:
一、用饴糖、果糖浆直接冒充蜂蜜;
二、用白糖加水和硫酸进行熬制,硫酸裂解白糖,从而冒充蜂蜜,熬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
三、用少量糖,多加水,再添加增稠剂,来增加假蜂蜜的浓度;
四、用糖稀加色素、增稠剂调制;
五、用甜蜜素和色素直接勾兑。
现在白糖价格高了,连白糖也不用了,就改用价格便宜的果葡糖浆或玉米糖浆、大米糖浆、甜味素等,再加上食用果胶等黏稠剂,成本只有几块钱,但调出来的蜂蜜不但能顺利通过国家的标准检测,而且比真蜂蜜更甜、更黏稠。
仅凭观察、品尝,来辨别、鉴定蜂蜜掺杂造假,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因为从形态、色泽、透明度、渗透性、黏度等等各个方面,造假者造出的“蜂蜜” 与真蜂蜜几无二致。所以,只有进行成分分析。但是国内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到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绝对可靠的方法来检测掺杂造假蜂蜜,只能尽最大努 力。
目前,我国的一些技术机构在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基础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几种技术方法相互参照,对掺入大米糖浆等造假手段有一定的可鉴别能力。有的检测方法已经进入论证或审定程序。这些方法是:
一、碳同位素法。此法是2005版国标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来C-4植物的糖(玉米、甘蔗、高粱等C-4植物的淀粉糖浆)。在2005版国标实施后,这一造假手段基本淡出江湖,属于“C-3植物糖”的大米糖浆开始大行其道。
二、SM-R法。能够检测出来C-3植物的糖(大米糖浆和甜菜糖浆)。
三、TLC法(即薄层色谱法)。可检测蜂蜜中是否加入了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转化的糖浆。
四、外来酶(即β-呋喃果糖苷酶)检测法。能有效检测蜂蜜是否掺杂蔗糖。
五、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HPLC-RID)。能测出来是否掺了麦芽糖浆。
六、LC-IRMS法(液相分离-同位素质谱法)。无论掺入何种杂物,均能通过测定其中碳的同位素差值来发现,国际上常用于进出口蜂蜜检测。
第二和第四两种方法,相关机构已经做了大量实验,正在履行审批程序,仍然需要接受相关论证和实践检验,距离上升为标准尚有一定的时间。
这么多检测手段,我国仅使用前四种。我省仅有第一种。
辨假打假,各职能部门有心无力
以上蜂蜜真假鉴定手段,前两种最为成熟和权威。
第一种设备,用于检测C-4植物的糖(玉米糖浆、甘蔗糖浆、高粱糖浆),河南省出入口检验检疫局配置有,但是一般只用于出口蜂蜜的检测。
第二种设备,用于检测C-3植物的糖(大米糖浆、甜菜糖浆),国内仅有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两个单位拥有。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