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四川绵竹地震灾区遵道镇。北京志愿者兽医刘朗在村民的协助下为流浪狗打疫苗。本报资料图片 郭铁流 摄
■ 核心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办法——“十日观察法”,在国内遇到瓶颈。
犬只数量庞大、免疫率低、管理不善等因素都是“十日观察法”的障碍。
被狗咬伤后,中国通行的办法还是清洗伤口,尽快打疫苗。中国也保持着世界最高的人用狂犬疫苗使用份额。
9月26日,卫生部疾控部门负责人称,到2015年,中国狂犬病报告病例数要下降50%。
然而,犬只管理,尤其是流浪犬的管理仍任重道远。
9月27日,世界狂犬病日前一天,十多名狂犬病权威专家争论着一个看似常识的问题。
“被狗咬伤,应怎么办?”
有专家说,应赶紧打疫苗。对这种死亡率100%的传染病,大多数人也都会如此回答。
但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严家新提出,要进行“十日观察法”。
他说,被咬伤后可边打疫苗,边观察。咬人的犬十天后还健康没有发作狂犬病,被咬者就可不用再打剩下的几针。
这种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并非严家新首创。2005年,世卫组织发布报告就认可这种方法。
但是,卫生部疾控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国情,目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还是给人接种疫苗。没有70%以上的犬免疫,要推行“十日观察法”不现实。
据了解,中国已进入狂犬病防控节点。要使狂犬病人数下降,其关键仍在于改善犬只免疫现状。
狂犬病多发农村
地坛医院今年接诊8例狂犬病病例,几乎都来自河北农村
地坛医院医生田地仍记得林浩来时的样子。
去年9月的一个凌晨,下着大雨。
“他裹着个被子。”田地说,进了屋,放下被子,他好像就没事儿了。
当时林浩尽量让自己镇静,但仍然透着一股不由自主的兴奋和躁动。之前裹着被子,是因为有点恐水。
在入院的十天时间里,林浩恐水、怕光的狂犬病临床表现也越发明显。
田地知道,坐在他面前的20岁的生命,已失去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
“只要被确诊,就等于判了死刑。”9月27日中午,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陈志海说。
据介绍,早期狂犬病人症状并不明显,躁动型的病人能几天几夜不睡觉。他们身体燥热、亢奋,一直说话,仔细听,他们都有意识,而且逻辑清楚。
但是慢慢的,病人开始分泌特别多的唾液,咽不下去,开始随处吐,“有一名病人,家属给他擦唾液,一晚上用了好几卷卫生纸。”
陈志海说,他们随后显出怕光、怕水、怕风,甚至开关门的风,都会把病人吓得一哆嗦。直到最后,病人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亡。
“医院也做不了什么。”打镇静剂,上呼吸机,但是更多时候,尤其是外地患者,一旦确诊,家属直接就把病人领回家,只能等死。
这就是狂犬病,目前死亡率为100%的人畜共患病。
中国每年有2000多人被狂犬病夺去生命。死亡数字始终处于各类传染病死亡报告数的前三位。
据北京市卫生信息网显示,今年截至7月,北京市共有4人因狂犬病死亡。
连续5年,北京每年狂犬病报告数维持在10例以内,而且都是散发。在2005年之前,北京曾保持了11年没有狂犬病例的纪录。
这些散发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