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医生谈医患关系紧张现象 沟通常无法获理解

高峰期,到儿童医院住院很难等。记者了解到,该院目前的床位数有600张,年手术量近9000例,“医院日门诊量已超过当初设计能力的近2倍,而医院长期每天要住近700名病人,以前高峰期择期手术也需要预约等候3个月以上,现在经过流程改造手术排期短了,但还是难。”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付丹介绍,病情严重的患儿一般会先到急诊科治疗,在急诊科留观室打针进行留观,到了第二天急诊科再根据病情,先安排留观室的患儿住院。而病情稳定的患儿则不能安排住院,只能继续待在留观室或是到其他医院住院,“有些患儿家长要求医院加床,但是医院已经动用了所有资源,将单人间改为双人间。”

  据悉,医院目前慢性病人较多,他们的住院周期长。“内科5个病区一天出院的人不到10个,而等待住院的内科病人可能有三四十人,也是病床供需关系十分紧张的原因之一。”付丹说,现在医生查房都会配备一个保安全程保护,因为医生去查房的时候,患者家属就会立即围拢过来,要求安排床位,没有床位的话还会对医生动粗,“就经常会出现一些摔病历、拍桌子、辱骂医生等过激行为。”

  对医生不信任 医患多半“沟而不通”

  送进PICU的患者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尤其是病情加重的时候,“虽然送进PICU时,医生都会跟家属讲清楚患者的情况,以及会出现哪些问题等,大部分家长还是能理解,但还是有部分家属不接受,责怪医生没有尽力治疗或者医生出了错。”杨卫国说。

  PICU最近收治了一名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该病是肿瘤之前的一种病,而引起疾病的原因是由于感冒。“送进PICU的时候,患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后来病情出现了恶化,当时患者家属就一直说是我们治疗失误。”杨卫国说,为解释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患者的主治医生和主任等人花了一个上午时间与家属进行沟通,“不管怎么解释,家长都不理解,还好病人经过治疗,各项指标最后都恢复正常。”

  家长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是医院每个儿科医生都颇有感触的。刘灿霞被称为是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的金牌医生,她告诉记者,在她出专科门诊的日子,大部分患者家属对她有所了解,是冲着她的口碑过来就诊的,所以信任度非常高。但是,如果是临时出诊,有的患者家属由于对她不了解,在给患者看病或者开药的时候,就会一个情况要问好几遍,有的病人不信任医生还会同时挂几个医生的号。“有一个患儿来看病,我检查之后觉得是肺炎,就要家长带着去拍个片,结果这个家长立即从包里拿出在南山医院拍过的片子,说是肺炎。”刘灿霞说,有的需要做检查的但病人却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做,“看到患者对医生的种种质疑和不理解,觉得真是不好受。”

  急诊科护士长曾细秋也表示,与患者进行沟通,多半是“沟而不通”的,“有的时候病人先入为主,觉得医生操作失误、态度不好,急诊科医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得强,有些医生压力太大坚持不下去,也只能休个病假调整身心状态。”

  杨卫国说,现在家长的想法越来越多,孩子病情出现变化,首先不会先去配合医生治疗,而是质疑医生是不是没有进行好的治疗。而导致医患之间信任度低的重要原因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的信任度低,“医患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沟通和交流不畅,加上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如果整个社会的互信提高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也会相应提高。”在他看来,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不会高过30%。

  天天有投诉 医生诊疗“步步惊心”

  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有时候加号太多实在看不完了,医生也累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要家长明天再来,但是他不听,骂你没有医德,还踹门、拍桌子,让我们很害怕。”刘灿霞说。

  刘灿霞告诉记者,医院的医生并不像家属们所说的那样没有医德、不负责任,而且医院为了监督医生的医疗行为和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有一个专门的严格的投诉机制,“我们医生对这个投诉都是很重视,只要有投诉都觉得是你医生有问题,虽然没什么大的处理,但是被约谈话,或者科室里面点名批评,被投诉的医生自己也会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刘灿霞说。

  “其实绝大部分投诉是病人的误解。”刘灿霞介绍。据悉,她所负责的呼吸内科平均下来一天就有一单投诉,投诉的主要问题是态度差或误诊,“比如看的是一个手足口病,今天没诊断出来,可能明天才诊断出来,家长就不理解,其实诊断是有个过程的,他就说你误诊。”还有什么用药方面的,用药有了副作用他就过来要你赔钱等等。大部分人能解释清楚,但有些人会纠缠不休,“有时我们这边有看不完病人,那边又要去处理投诉,一处理就是好几个小时。”刘灿霞介绍,“而且医生一天看八九十个患儿,工作压力实在太大,还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医生发 处女孕妈 微博惹议 科普还是侵
    揭秘医患纠纷 医生怕医闹 不愿做高风险
    医生盘点过年病 儿女离家老人便抑郁胸
    北京社区医院门诊将延至20时 医生手机
    体验医生春节值班 盒饭断断续续吃个把
    医生提醒颈椎病发展慢 严重时威胁生命
    医生让患者去指定药店买药 知情人称非
    大学生遇车祸脑死亡 医生放弃治疗前奇
    医生提示肿眼泡或是肾病信号
    医生提示高抬双脚有益心脏健康
    女患者称遭医生性侵 曾索百万赔偿被拒
    医生提示饮食过量小心会招来肠梗阻
    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招生难 调研员称招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