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里不到5人。这样的健康素养水平是脑卒中高发非常重要的基础。现在不单单是民众的疾病预防控制素养知识水平比较低,连医务人员也不例外。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组织了一个全国心血管病医生十年内患心血管病风险调查,调查结果让卫生界人士大跌眼镜:医生吸烟率接近30%,英国医生吸烟率只有6%,美国医生吸烟率3%。如果医务界吸烟率控制不下来,全社会想控烟是不可能的。肥胖是主要慢性病发生的第一危险因素。心血管病男医生肥胖率竟然高达34%。2002年我们做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一般人群肥胖率7%,大城市肥胖率12%。另外,心血管病医生的血脂异常的比例非常高,十年发生冠心病的危险,男医生54%,高于一般人群。很多心血管病医生给别人看病,自己心脏放了很多支架。我们分析一下发现他们的基本保健素养还是比较差的。这些医生的确是专家,但专在非常窄的范围内,而且很多是集中于治疗。预防的一些重要内容,很多医生是不知道的。比如不了解如何科学吃饭,吃饭也是胡吃海喝;很多医生不锻炼,医生工作很累,回家一躺,加上工作心理负担很重,所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因此我们整体的健康知识水平都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中,明确建议卫生部设立专项,培训600万医务人员科学保健知识。先把医务人员的知识教对,才能普遍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和水平。
不少医务人员教给患者错误的概念。比如蛋黄该不该吃,该吃多少?前一段时间我在一个市出差,市委书记告诉我16年没吃一个蛋黄,就是因为医生告诉我不能吃蛋黄。实际上每天一个蛋黄对健康营养非常有好处,而且不会明显影响血胆固醇水平,也不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这样的慢性病发病率。哈佛大学做了4万人群、8万人群跟踪调查,分别观察了8年,12年,结论是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前几天健康时报登了一位协和医院医生的经历。这位医生是协和医院博士生,内分泌科医生,身高1.70米,体重210斤。他多次尝试减肥,减肥方法不对很容易反弹,减一次反弹一次,他几乎要失去信心了。但有一天一件事对他刺激非常大。一天他在内分泌科上门诊,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肥胖儿来内分泌科就诊,这个肥胖儿走到他诊室门口探头望了一下,扒着门边父母拽不进去,嘴里喊着“这个医生比我胖得多,我干吗找他看我的肥胖病?”这就是医生的现状。他说这件事对他刺激非常严重,所以他下决心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下去,现在减到了180斤。这样的状况非常严重,我们首先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向社会广泛推开。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