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专家支招如何分辨伪养生大师

  近些年国内刮起了一股养生热,在打着传统和科学的幌子下,很多大胆的言论、出位的观点捧红了一个个如张悟本般的“养生大师”。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理据支撑,这些“养生大师”的谎言大都被揭穿。痛心之余,我们却不能因为这些乱象而因噎废食,人们需要健康的身体,因此更加渴望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

  为此新浪健康频道于8月18日15:00-16:00特邀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主委、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袁钟做客新浪微访谈•名家谈健康栏目,为您解读保健乱象,支招科学养生。以下为精彩问答实录:

  提问:对于养生方面,书籍太多了,有一些自说自话的,我想请教您,如何喝水才健康,这个饮用水如何选择,还有水果怎么吃才合理一些?有哪些禁忌吗?还有以食物的颜色对某些人体的器官进行滋补,是科学的吗?

  袁钟:如何选择健康科普书籍,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三看内容。医学专业出版社具备出版健康科普图书资质,他们有专业的医学编辑编审,能保证三审。其他许多出版 社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外我们要了解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及其从业时间,如心血管科普书作者应是从事该专业5年以上的人员。内容上更应当注意是否有科学依据

  提问:欢迎您为科普类报纸提一些办报的建议。谢谢您。

  袁钟:新闻工作者从事健康传播,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应该建立自己的专家队伍,帮助自己进行学术把关;在专业问题上要经常向专家请教,要介绍学术共同体所肯定的知识。尽量避免个人经验的内容。养生保健知识要避免涉及诊断治疗。

  提问:现在全国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但这些健康讲台往往被某些人气很高的“伪专家”占领了,真正权威专家撰写的寥寥无几。请袁老师给读者一些指导,购买时该如何擦亮眼睛呢?

  袁钟:1,面对各种医疗保健信息,请多问几个为什么;2,警惕以食品代替药物;3,警惕以功夫代替治疗;4,警惕民间大师;5,警惕乱造的健康新名词。

  提问:关注您的微博,觉得您是一个积极阳光、非常浪漫的人,请问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视周围的人为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视周围的人为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我们是动物,动物就要"动"。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我们如今不像"动物",倒像有生命但不爱动的"植物",时间长了很容易成为骨灰盒里面的"矿物"。

  提问:请问您自己平时是怎么养生的?比如说在吃的方面,您最注重什么?您买补品吗?您平时是怎么运动的,是怎么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的?

  从不买也从不吃补品。运动来说,喜欢打打篮球跑跑步,有机会旅游,到野外游泳。工作与健康,就是一句话"努力工作痛快玩。"

  提问:科学养生的观念很多人都有,但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年轻人。多运动、健康饮食,年轻人做不到这些,对此您有什么指导的方法?

  袁钟:最近我去祭拜老父亲,走进陵园的时候,令我吃惊的是居然看见有不少生于七十年代中青年人的墓碑,我想他们可能是死于不良生活行为,车祸或是癌症等,实在很可惜。他们可以更早的预防疾病,避免祸灾的,从而不至于过早的离开。其中,多运动,健康饮食非常重要。

  提问:养生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也恰恰说明了民众们关注自己的健康,有这样的需求。您有什么好的办法教我们辨认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假的吗?或者推荐些可信的易懂的书。我很想系统了解这些知识。

  袁钟:请注意是否是医学专业出版社或有医学编辑室的科学出版社,并注意作者是否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作者的语言表述是否严谨。

  提问:怎样做可以让一个人的精力充沛精神充足呢?对于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的人。

  袁钟:保证精力充沛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保证良好的饮食。美好的心态,尤其是睡觉前要学会多想美好的事情,才会多做美梦不做噩梦。

  提问:天天坐在办公室,怎样才能逼着自己注意养生?

  袁钟:如果你想自己的形体更美,心态更开朗,精力更充沛,大家更喜欢你,就开始运动吧。

  提问:百姓相信偏方是中国人的特色,在现代化的中国貌似并无多少改观。特别是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荡浊扬清,是个很大的话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心理师支招如何应对节后综合症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