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专家称大量食用槟榔有致癌危险

从3元/公斤一路上扬,到年底突破20元/公斤。2007年,由于湖南需求量猛增,当地的槟榔果一度上冲到70元/公斤的高价。据海南省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只有44.8万亩,到2004年便发展到70.1万亩,2005年又在此基础上增加4万亩,2010年发展到近百万亩。

  几年时间,湖南槟榔品牌不断向外扩张,目前已将网络铺展至全国20多个省市。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统计数据表明,以海南槟榔为原料的湖南槟榔产业,年工业产值已经达到5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而海南槟榔目前每年产值也超过16亿元。槟榔产业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包装业、运输物流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一批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也在槟榔产业的发展中获益丰厚。

  争议不断

  然而,这一日渐膨胀的行业自本世纪初就开始不断受到质疑。据湘潭晚报发表的文章,2001年湖南益阳盛传槟榔使人变成“哑巴”;2003年,再次发生“槟榔有毒”、“槟榔致癌”的争论,槟榔销售一时大受打击。

  随后,槟榔协会积极出面组织辟谣,请专家释疑,请权威部门解惑,使槟榔销售迅速走出了低谷。 2001年“逆风嚼出了9个亿”,2003年全省槟榔销售额突破13亿元。

  也有来自消费者的指责。湖南一所大学2001级研究生林坚与一家槟榔企业对簿公堂。林坚在起诉书中称,自1998年,他开始食用这家企业的槟榔,2005年后,平均每天消费两包。后发现,经常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周肿痛等症状。林坚通过查询资料、咨询专家后意识到,大量食用槟榔有导致口腔癌、食道癌的危险。

  2009年2月,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上诉人林坚未举证证明其患有口腔溃疡、牙周肿痛等疾病与其长期食用的槟榔有直接因果关系,依法驳回上诉。而另一个类似案件——攸县周斌“食物中毒”事件在媒体介入后,周斌最终接受槟榔企业向其支付1500元“精神慰问金”的调解。

  问题出自哪里

  记者调查发现,槟榔企业遭受的种种争议,主要集中在槟榔的加工过程和本身致病两类。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曾经有段时间,槟榔加工时添加物致病的观点甚为流行。这一看法,在部分制作商和销售者中亦有不少支持者。据悉,槟榔口感好坏“一分在果子,九分靠做功”。槟榔醉不醉人、有没有“劲道”,能不能让人上瘾,主要决定于加工槟榔时所采用的方法和配料。

  “槟榔口感好坏,调制卤料是重点。”湖南益阳一名制作槟榔的老板说,在槟榔制作中,添加石灰的用量非常讲究。加石灰是为了保证产品“游离碱度”不超标。否则,会因为产品碱性过大,导致食用者口腔黏膜破损,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等病变。此外,卤水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很讲究。

  湘潭市一名槟榔原料供货商则说,现在槟榔里面的成分越来越多,甚至达到几十种,有些原料原本无害无毒。一些商家为了图便宜,采购低价、伪劣的原料,导致无毒的产品变得有害。该人士称,产品适量添加一些制作成分,不会有问题,但是成分添加过量就会出问题。

  湖南省政府参事、原湘雅附二医院副院长凌天牖教授指出,最早发现有病人口腔发白变硬是在1984年。当时发现一名患者,嘴不能张开、害怕刺激性食物、口腔起泡、唾液减少。她从湘潭一路寻医到长沙,大小医院都查不出原因。最后,只好将患者的切片送到北大医学部,对方与丹麦皇家医学院的专家有交流,最终联系到了当时这方面的世界权威平波教授。

  经平波指点,国内才对这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理形成及癌症发病有了了解。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用英文发表了许多篇关于槟榔导致癌变的文章。在嚼食槟榔最多的印度,现在口腔癌约占据该国癌症的一半,居世界首位。在台湾,槟榔里放置荖花和石灰,致癌率则更高。

  有关科研发现,槟榔碱水解后成槟榔次碱,它刺激细胞产生很多物质,对人体有病理作用。但同时在发病机理上,还与敏感体质有关联。比如有些的士司机长期食用并不发病,仅是牙齿的物理磨损。

  监管应提到议事日程

  凌天牖他们的调研显示,湖南省6800多万人口中,800多万人目前有咀嚼槟榔习惯, 1000万人经历过咀嚼槟榔习惯,OSF患者约有70万人。推测将来会有大量的相关疾病发生。

  接受采访的数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有鉴于槟榔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人员日渐向国内各地辐射,槟榔的毒理反应及成分标示,公众应有知情权。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专家支招怎么喝酒不容易醉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