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鲜湿米粉不加防腐剂
鲜湿米粉存放要保鲜,是否添加了防腐剂一类的化学物质?黄志均说,现在鲜湿米粉采用物理方法让米粉迅速降温,阻止细菌滋生,以此来让米粉保鲜,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也正因为如此,鲜湿米粉的保质期不长,为24小时。
记者看到,三润食品厂的生产车间被分成了4个房间,分别承担洗米、浸泡、磨浆、蒸煮成型、冷却、包装的功能。
每天晚上9时,工人们换上工作服,戴上帽子和口罩,将手在调配的消毒液中浸泡1分钟后,穿过两个消毒池,对鞋子进行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
这时,大约750公斤大米从“倒米口”滑进入漏斗状的泡米池。浸泡约1小时20分后,大米在高压泵的压力下,通过管道被“压进”6米高处的洗米池。经过两轮长达5分钟的清洗,大米被送进磨米机进行震荡,调浆。米浆从长长的不锈钢管道流进密封的“成型蒸煮隧道”,在近10米长的隧道里高温消毒、成型后,冒着热气、散发米香的米粉“踏上”了冷却机。冷却机有5层轨道,米粉环绕轨道一轮后,在两分钟内可立即被冷却。当米粉来到包装台上时,温度已经低至16摄氏度。工人们戴着一次性手套,从包装袋物流消毒柜中,取出消毒好的塑料袋,将米粉包装、过秤、密封。
陈刚说,目前,南宁市在米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是不允许添加任何添加剂的。相关部门不定期对米粉生产企业进行抽检,要经过吊白块、硼砂、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残留量、硫酸铝钾、硫酸氯胺等6项检测,合格的米粉才能进入市场。近年来,添加吊白块的现象已不多见了。
细菌超标是目前主要问题
据了解,近3年来,南宁市米粉生产加工抽检合格率最高为76.9%,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
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细菌超标的情况,有可能是在生产、运输、销售的环节中发生。如工人在包装时,手的消毒工作没做好,就可能把细菌带入米粉包装中,产生污染,同样的情况在其他两个环节也会发生。但广西居民大多数习惯吃煮粉,在锅里经过第二次高温消毒后,细菌被杀灭,因此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黄志均说,针对食品生产容易产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工人进生产车间有严格的消毒规定,且食品厂每天都用食用酒精给生产车间的机器、地面消毒,同时车间内安装了紫外线灭菌器,以保证食品不受污染。由于食品厂根据订单生产,基本不会出现米粉销售不完的情况。
在销售环节,为了减小米粉在高温下变质或受外界污染的几率,记者发现,不少个体工商户在销售米粉时,都采取了少量多次的进货方式。在南宁市麻村市场卖鲜湿米粉多年的黄女士说,她一天分两次进货,早上购进约1500公斤鲜湿米粉,主要供应给附近的学校和单位食堂,中午再进约500公斤,供应给一些夜市摊、餐馆。由于客源固定,基本定量进货,每天的米粉都销售一空,不会留到第二天出售,因此不会出现销售变质米粉的情况。
粉店抽检未发现“吊白块”
当天上午6时30分,执法人员随机来到星湖路附近的“三品王”星湖店,现场对米粉进行了“吊白块”突击检测。
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员黄丽丽赶到现场,拿出随身携带的快速检测仪器,从准备下锅的米粉里选取了两条,捣碎后,再进行浸泡、搅拌、提取等多项操作程序。20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黄丽丽说,根据快速检测及广西关于米粉的生产标准,这家店的米粉内不含“吊白块”。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彭琪元告诉记者,经过执法部门近几年的检查,南宁的米粉质量抽检结果呈逐年上升的势头。总体来看,南宁市的米粉质量是过关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