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进行一个健康标识,使老百姓在选购中不但拥有“知情权”,也会进行更健康的选择。比如美国规定,凡是每个包装中含铁量达到或者超过30毫克,都必须在包装上标注警告用语,提醒家长注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里特认为,强化食品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当时联合国卫生组织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发现亚非拉一些贫穷的国家极端缺乏一些营养素,比如铁、维生素之类,就搞了强化食品。
“西方国家通常是采用膳食来对营养进行平衡,而不是通过食品强化,因为这些强化剂是含有化学成份。”李里特建议,对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用饮食来补充。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