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专家解读如何降低塑化剂危害

  增塑剂,在台湾叫做塑化剂,是用于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的可塑性的加工助剂。增塑剂中最常使用的是 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导管、输液袋等等。此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正是一些 不法厂商把塑化剂替代成本较高的乳化剂中的棕榈油添加进食品中。

  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食品安全项目首席科学家吴永宁教授指出,邻苯二甲酸二酯的分子结构与激素类似并可以模拟雌激素的效应,被称为“环境内分 泌干扰物”,或者“环境雌激素”。若长期食用有可能引起生殖—内分泌系统异常,包括人体激素失调和免疫力下降,男性雌性化,造成孩子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 变短小、性征不明显,诱发儿童性早熟,甚至存在致畸和致癌的风险。

  吴永宁强调,增塑剂顾名思义就是为增加塑料可塑性而添加其中的加工助剂,是塑料添加剂。因此,它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违法直接 添加到食品中。由于使用增塑剂的塑料产品在生活中很普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也就在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 人体。如果身体中仅存在微量的增塑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不大,不需要治疗。目前许多国家的大气、湖泊、河流和土壤中,确实也已经检测出不同浓度的邻苯 二甲酸酯。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增塑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应超出有关标准。

  “按照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完全躲开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增塑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可以忽略。”吴永宁说。

  为降低经过食物摄取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吴永宁建议,日常生活中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第一,在选用食品容器时,如可以少用塑料材质,改用高质量 的不锈钢、玻璃和陶瓷容器为主。第二,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而且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 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第三,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装食用油和含油食品,在饮用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时少用更好。第四,尽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 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化剂的溶出。 (王君平)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从 非你莫属 沟通失控解读沟通技巧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