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报告称目前我国约七亿人遭二手烟危害

穷人吸烟为帮助穷人戒烟。烟草调税调价后的利润,要用来弥补控烟资金的不足,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

  烟盒为何不印警示图片?

  “吸烟有害健康”属于冗余信息,起不到警示作用。吸烟的危害说得越具体越好

  今年春节,同事小张去台湾出差,为父亲带回一条宝岛卷烟。出乎她意料,这条跨越海峡的卷烟,竟戒除了老人几十年的烟瘾。原来,老人想吸烟拿起烟盒时,总会看到烟盒上让人恶心的图片,抽烟的意愿顿时就没了。一包烟还没抽完,老人就戒烟了。

  这并不是个例,很多事实证明,在烟盒上印刷因吸烟造成的患病器官的局部特写警示,会让很多吸烟者望而却步。

  “与香港、台湾以及国外的烟盒包装不同,大陆烟盒包装异常精美华丽,没有各国通行的黑牙、黑肺等效果直观的图片。只在烟盒的一面使用中文警语,另一面使用对应的英文警语。对于大多数不懂英文的国人来说,根本达不到警示效果。”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教授说。

  烟草是唯一一种危害所有使用者并可造成一半使用者死亡的合法消费品。杨功焕说,在烟盒中标注“吸烟有害健康”,属于冗余信息、饱和信息,这样的烟盒起不到警示作用。99%的吸烟者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清楚吸烟具体有什么危害。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对此逾80%的吸烟者并不清楚。很多吸烟者不知道吸烟还能引起心脏病、阳痿、皮肤老化和多种癌症。因此,吸烟的健康警语说得越具体越好。

  然而,方寸烟盒成为烟草公司和控烟专家的“博弈场”。

  一些烟草公司提出:“卷烟是庆典、婚宴等特定场合的传统必备消费品,如果烟盒印上大而醒目的健康警语,将难以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烟草制品被包装成可憎的消极物品,完全破坏了原来包装设计上具有正向价值的文化和审美内容,将可能导致卷烟礼品的快速减少或退出。”

  职业的原因使大批医学专家投身烟草控制事业。北京人民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说:“每日面对受吸烟之害的心脏病患者,怎能熟视无睹!”他出诊时,对每一位吸烟患者多用3分钟来讨论戒烟。上海瑞金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吕安康宁可少做手术也要多做控烟演讲。他说,做一台手术可以救一个人,做一场控烟演讲可能救几十甚至几百人。

  其实,一位医学家哪怕每年做100次报告,也不过告诫几万人。但据统计,若烟盒包装都能印上大而明确的图片警示,每天吸一包烟的烟民每年看到这类警告不低于7000次。按照我国卷烟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仅一年吸烟者就能得到22000多亿人次的警告,这是一种最广泛、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控烟宣传。许桂华说,在烟草包装上印制健康警示图片,是最好的“戒烟药”,不用政府和烟民花一分钱。

  “许多国家强制烟草企业在香烟外包装上印制鲜明的警示图片,出口的中华烟烟盒上就是一张烂嘴坏牙的图片。但在国内销售的香烟却宁要漂亮烟盒,不要老百姓健康。”吴宜群指出。

  未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美国,已决定在2012年强制烟草业在烟盒上印上明确的图像警示。我国何时能用国际通行的做法警示烟民?

  无烟法规为何沦为一纸空文?

  目前还没有全国性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地方法规存在着立法与执法的双重尴尬

  从5月31日零时起,首都机场3个航站楼内的36个吸烟室全部关闭,成为国内第一家实行禁烟的大型国际机场。卫生部出台规定,从今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公共场所禁烟的全国性法规。出台公共场所禁烟地方性法规的城市154个,占地市级城市的一半。无烟立法本是控烟举措中的一记“重拳”,但由于存在着立法与执法的双重尴尬,地方无烟法规几乎沦为“一纸空文”。

  无烟立法首先遭遇的是立法难。南昌市是“无烟环境促进项目”首批7个试点城市之一。《南昌市控制二手烟烟雾危害条例》(草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众多专家称为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接近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然而,从去年8月至今,“条例”草案未能进入最终表决程序。有专家质疑其“过于超前”、“不符合国情、省情、市情”、“难以实施”。

  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晨光教授表示,从立法效果上看,目前地方控烟立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法律效力等级过低,公众对其权威的认可度有限;法律规定中抽象的原则性规定与口号宣传性内容较多,实际可操作性内容不足等。反观香港,立法首先考虑的是执法的可操作性。例如,公共场所吸烟原先规定罚款5000港元,但需要法庭裁定。为此,罚款调整为由执法人员现场处罚1500港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福州某医院广告称看病送火车票 消费满
    报告显示近10年我国居民超重率飙升8个
    报告显示女性45岁后十年间骨质疏松翻倍
    报告显示职场人过半数检出动脉血管异常
    报告称湖北9成公务员身体异常 肝病成其
    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 
    深圳今年报告4例狂犬病死亡病例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形势
    报告显示七大因素易致老年痴呆
    2010年度健康检查报告发布 肥胖是 第一
    上海调查报告显示80后初次性行为提前至
    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50余万例 防治工作
    报告称每年10万欧洲人死于室内污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