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台湾问题饮料已全部下架
2011年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更新公布了《暂停进口台湾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名单》后,有媒体报道个别台湾问题饮料已流入南京市场。南京的相关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组织查处台湾问题饮料。
南京市食安办、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全市台湾饮料进口和经营的情况开展拉网式的清查。截至目前,工商部门在南京家乐福超市3个门店发现统一甘蔗汁79盒,在南京上海如海超市发现统一金橘柠檬汁29瓶,在南京恒圆通超市有限公司发现统一金橘柠檬汁43瓶,均已全部下架封存。
下一步,南京有关部门将加大对台湾进口食品的监管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进货查验登记、索证索票等管理制度,杜绝台湾问题食品在南京销售。同时,鼓励广大消费者举报问题产品线索及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12315(工商)、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20(卫生)、
84412329(市食安办)。(罗渐)
“果燃掂”中央厨房
被要求停业整顿
有市民举报说,南京知名的甜品连锁店“果燃掂”,在位于马群的生产加工后场中央厨房无证,里面也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在南京马群天马路6号的一处仓库里,几名工人正在加工芒果,里面苍蝇乱飞,而在核心加工区的一角,记者发现了一些白色的桶,有的只标注冻粉或Q粉的字样,没有其他标识。工人说桶里面装的是制作果冻需要的原料。
冻粉是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过多人体不易吸收。而现场工人添加这种添加剂全凭手感,对用量没有精细控制。
这个加工点在为谁生产食品呢?
工人们介绍,这里是南京一家知名甜品连锁店“果燃掂”的后场,加工各种甜品后配送到市区的各大门店。
加工点的卫生状况也引起执法部门关注。随后,栖霞区质监、卫生、药监等部门对这处加工点进行了突击检查。
在原料库,执法人员还发现不少过期的原材料。一种叫做麦芽糖的液体,生产日期是2009年,保质期一年,现在已经过期。另外一种没有中文标识,还有一种已经过期了两年。
工人们称,这些都是不用的,放在现场,只是因为还没来得及处理。质监执法人员表示,报废在原料和正在使用的混在一起,这是坚决禁止的。
执法人员表示,目前,这类集中制作成品或半成品并向各门店进行配送的场所,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中央厨房。而根据国家对规范中央厨房的相关规定,这一块已经被划入餐饮行业,应当受到严格监管。
最终质监、药监、卫生等三家执法部门联合作出决定,要求加工点停业整顿。
据了解,目前在南京有11家果燃掂的门店,以前的甜品都是先在中央厨房做好半成品,然后到门店再加工,由于中央厨房被查处,从现在开始,所有果燃掂的产品都被要求在门店完成,这可能对销量和经销方式及产品品种产生一定影响。(张毅
于志兵)
【重拳出击】
这次“塑化剂风波”,让大家认识到,塑化剂应用于工业产品,而把它用在食品方面,显然是对人体有害的。
塑化剂的概念明确了,但是另一剂——起云剂的身影渐渐浮现,昨日,甚至有消息传出,台湾方面有人建议,将起云剂改列为“毒性化学物质”。
而据记者了解,起云剂,大陆称其为乳化剂,其实是普遍存在于食品饮料中的。正踏在风口浪尖的起云剂,被疑云笼罩着,它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
台湾商品受冷遇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家乐福大桥南路店,家乐福集庆门店、欧尚超市应天大街店、麦德龙超市、好又多长乐路店以及北京华联紫金店,并没有看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暂停进口的台湾食品。同时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已经不敢随便购买饮料了。“饮料中的添加剂没弄清楚,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在麦德龙超市,记者看到有来自台湾的多种品牌的饮料,但是均不在这次公布的名单之列。正在选购饮料的赵女士说,“现在我们基本上不会选购来自台湾的饮料了,太可怕了。看报道说是有塑化剂,可是在饮料的包装上又看不出个名堂,干脆就不买了。”
随后赵女士指着一款台湾的饮料说,“上面添加剂上有提到乳化剂,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谁知道乳化剂是不是能吃的呢。”
随后记者观察了市场上的一些常见饮料,在饮料的配料一栏上,经常能看到乳化剂的字样。特别在一些奶类食品里,乳化剂的字眼并不少见。
部分乳化剂能食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