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和52岁的母亲发生争执,并拔刀刺伤母亲。
“刺母案”让全中国人寒心!人们感叹:羊羔还知道跪乳,乌鸦还知道反哺,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学不会孝顺?
两代人的问题,是个老话题,记者也感叹,但也心存理解:不能光埋怨年轻人啊!
汪某今年23岁,母亲顾女士52岁,两人都处在生理和心理的两个关键时期——— 青春期和更年期。
青春期叛逆,更年期动荡!
就像两只抱团取暖的刺猬:距离远了,彼此都有牵挂;距离近了,又开始无休止地战争,一件小事,就能掀起惊涛骇浪!
一次争吵,不足以让一个儿子丧心病狂!
一个一向省吃俭用的妈妈把一切好吃的都给了自己唯一的上高中的儿子,可是有一天当孩子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发现妈妈还在床上躺着,儿子厉声问:“你怎么还不做饭?我时间来不及了。”妈妈抬起头说:“我发烧没力气做饭了。”还没有等她说完,儿子就大声说:“真烦人!也不早说一声,我上外面买着吃去。”然后摔门扬长而去。
母亲在床上哭泣……
宋微涛:这位儿子和“刺母案”中那位姓汪的儿子其实是一类表现。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类似的表现。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似乎脑门上刻着“叛逆”、“冲动”与“自私”。
但那位在床上哭泣的母亲也应该知道,青春期的孩子这么“自私与绝情”也与她长期自我牺牲、包办溺爱有关,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照顾,孩子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已经认为那才是最合理的。
孩子变得贪婪起来,一旦要让他做出一些让步,他就会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别的照顾,他就会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对被关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吃一个!”的时候,我们善良的母亲们一定要高兴地接受。而在12岁以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两代人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则是尊重与对等。
许俐:一次争吵,不可能让一个儿子丧心病狂,如果没有长久的压抑与积累,他也不可能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将刀刺向母亲的身体。
事实上,与其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如说他们正在挣扎着成长、转型。我们甚至可以说,孩子想要做的是从无到有,塑造一个新的自我。这是一件伟大的建设工程。
既然是件伟大的工程,一般情况下,母亲在不偏离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这样最终两代人才有可能达到平等地进行交流。那将是两代情的最高境界。
两个“火药桶”随时爆发,“垃圾桶"与“和事佬”很重要!
妈妈:47岁,教师
真没想到,我和女儿的关系从亲昵走向疏远,现在竟成为“敌人”。
女儿经常把时间用在梳妆打扮上,迷歌星,花钱也很随便,心思不在学习上,这让我很担心。
一次,女儿发现我偷听她打电话,言辞激烈地抗议。气急之下,我将手里的碗狠狠摔到地上。我的举动没有“镇”住女儿,她开始和我对着干。
一天,女儿跟我顶嘴,我又将碗摔在地上,丈夫竟气愤地说我“更年期”。我终于病倒了,身体里像有一团火,烧得我心烦意乱,简直要发疯。难以承受时,我只有蒙头大哭。
女儿:17岁,高二学生
妈妈喋喋不休地问我和谁一起玩,放学为什么晚了……我真是很烦。那天她居然偷听我打电话!她老觉得我会变坏,相同的问题反反复复问我多少遍。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可她管得太宽了。以前她的开明让我很骄傲,现在怎么成“事儿妈”了呢?
爸爸:50岁,公务员
每天一进家门,我就担心他们娘俩又在进行一场“大战”。家就那么大,我只好躲进厨房,把抽油烟机开得轰轰作响。我不说话,妻子说我只会装老好人,孩子也说我不主持公道。我真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啊!
那天,我实在受不了老婆摔碗砸盆,忍不住说她是“更年期”,现在老婆说不了两句话就哭哭啼啼,觉得自己很冤,很委屈。
荣海钦:面对如此情况,两个“火药桶”随时可能爆发,确实让父亲苦不堪言。不过,这也正显示出,父亲无可替代的家庭作用。有一个很常用的关于家庭的比喻:一个具有最稳定结构的三口之家,就像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面对更年期的妻子和青春期的孩子,父亲应在家庭中扮演“垃圾桶”和“和事佬”的角色。遇到双方冲突,躲避不是办法。丈夫要理解妻子的变化和心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