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范围和用量上有严格规定。更不能用于造假、掩盖产品属性,甚至改变产品性质等。如果食品添加剂长期、超量使用,甚至被滥用的话,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烹饪专家不点四道菜
在采访中,张亮告诉记者,他去饭店通常很少点四道菜:杭椒牛柳、水煮鱼、水晶虾仁、蒜香排骨。因为这些菜用添加剂的可能性都很高。在外面买熟食时,他也很少吃灌肠、培根等。“大家往往以为培根是腌肉,其实根本没经过腌这道工序,是因为加了硝酸钠,才有烟熏的味道。”为了让百姓尽可能吃得安全放心,几位专家支了几招。
多点原色原味的菜。范志红建议,在饭馆吃饭,先翻翻菜单或者扫视左邻右舍的桌面,颜色太漂亮的或者不正常的菜,比如粉红色的肉菜、翠绿的青菜、亮紫色的紫薯泥,十有八九是染色剂染的。其实,牛肉炒后就是褐色的,猪里脊就该是灰白色的。
火锅不能闻着太香。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所以,尽量少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而一端上来的火锅就香气四溢,绝大部分可能就是被加了增香剂。或者观察一下店员端上来的麻辣锅底。正常情况下熬制的麻辣锅底,应该略有浑浊,如果是透亮的麻辣锅,很明显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锅红。
口感太好有问题。口感太软的肉很可能加了嫩肉粉,家里厨房是做不出来的。有些面条、粉条很有韧性,熟了但嚼不烂,肯定也不正常。
异常气味要当心。张亮提醒,如果添加剂超标到一定程度,菜就会有“怪味”,比如辣椒精放多了辣嗓子,肉香王放多了气味就会冲鼻子。
饮食避免太单一。比如有些上班族,早餐习惯于吃面包,而面包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较多,如面粉改良剂、乳化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多达10几种。如果吃饭经常变换花样,可少摄入部分食品添加剂。
多在家吃饭。要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食品原料,多花些时间亲自动手做饭,可享受食品的天然特性,还能摄取更平衡的营养成分。
范志红强调,对厨师而言,放添加剂全凭感觉和良心,很多餐馆把菜做的香也是为了迎合顾客喜好。所以,消费者一定要有维权意识,不能怕麻烦或随便将就,一旦觉得菜吃着不正常,就要提出来。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滥用添加剂的现象就会日益减少。
不该“哪都能卖、谁都能用”
针对目前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问题,何计国说,这些添加剂就不该“哪都能卖,谁都能用”。就拿这次国家公布的非法添加物来说,如果能在销售渠道上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滥用”这一问题。监管的内容应该包括:经常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应查清多少厂家生产,厂家是否有生产资质,生产后都卖给谁了。如果卖给个体用户,最好规定,有相关部门批示他们才能购买,用多少买多少。一旦有人滥用,就能顺藤摸瓜倒查出购买渠道。对于滥用的人,应该严格处罚,取消购买资格。对于非法添加物,如果生产厂家将非食品用的化学品卖给食品生产企业,应取消这些化工厂的生产资格。
几位专家还表示,要想让百姓吃上“定心丸”,国家应在食品安全领域设立“黑名单”制度,对造假行为施以重罚以警示社会,或者应通过媒体建立群众举报重奖机制,以完善市场监督机制,才能最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此外,作为消费者,无需过度恐慌,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