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记者对市场调查暗访 添加剂买的到底有多火

骨晶,包装上宣称“选用新鲜的牛骨、鸡骨提取骨髓精华”,但何计国发现,在它的配料表中,占第一位,也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真正的牛肉和鸡肉提取物在含量上只占第四和第五位。

在“奇子香”品牌的一系列调味品中,如“一滴香”、“透香王”、“骨髓魔膏”、“浓香型魔油”、“极品魔精”等,都自称“用于各式火锅、汤料、烧烤、煎、炸、炒、炖、闷、煮及馅料等菜品中”,可以起到“突出香气”的作用,“有较强的后味感”。有的产品,如“极品魔精”的建议用量是0.5%—1%。何计国根据用量推断,其成分应该是合成添加剂,以香精居多。因为只有合成香精才会用一点就具有强大的增香作用,天然香料没那么香。

何计国认为,这些成分不明确的添加剂最大的问题是,很容易被多用、滥用甚至用于食品造假。它们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在原有食品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香味,如果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本无可厚非,比如牛肉汤里再放点牛肉香精,起到调味的作用。“但有些餐馆根本就拿它们当作了造假的工具,没有任何货真价实的原料,只靠香精调出牛肉味、鸡肉味来,完全是在欺骗消费者。”

专家解密“最火添加剂”

“餐饮行业使用食物添加剂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90%的菜肴都会用到,其中小餐馆、大排档、熟食小作坊用得最多,一些中型餐馆,甚至星级宾馆可能也有。”国家烹调高级技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高级烹饪技师张亮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商家没空天天用那么多食材煮汤底,熬各种汤底的成本也会很高。所以,大街上你闻到的各种扑鼻菜香味,很多都是使用飘香剂调配出来的。北京烹饪协会会长石万荣表示,餐馆里的红烧肉、丸子、肉制品、浓汤这几类菜属于添加剂“大户”。此次《生命时报》记者调查也发现,市场上有以下五类添加剂销路最好。

火锅飘香剂。热腾腾的火锅是很多人的最爱,但现在,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料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比如“一滴香”、“飘香剂”、 “辣椒精”、“火锅红”等。“你用鼻子闻,会头晕10秒左右,脑子一片空白,鼻子短时间内什么都闻不到。”这是网上一名厨师对“火锅飘香剂”的文字描述,他表示“与其说这是烧菜的用料,还不如说这是化学用品。”

色素。“如果想给红烧肉等肉类添色,就用橙红色素;要是做三黄鸡等腌卤的鸡鸭类,就用合成色素柠檬黄;做糕点上那些绿色点缀,或者凉菜等,可以用绿色素。”张亮告诉记者,化学合成色素是有一定毒性的,使用时量最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亚硝酸盐,经常用在肉品中,实际上它是一种发色剂,如果用量较大的话可能致癌。

烧烤类香精。比如飘香油、羊肉膏等,许多烧烤摊贩都知道这些是让烧烤“香飘万里”的秘诀。它们的特点是肉味逼真、香气浓、耐高温。以飘香油为例,一瓶油35元,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兑到烧烤用的油里面去,抹上以后烤,保证香味能一下子飘出十多米。张亮告诉记者,还有一种烧烤复合调味料,其中含有亚硝酸盐、乙基麦芽、肉弹素、羊肉精、猪肉精等,把肉放在勾兑出的调味水里腌制,一般一公斤调味料可腌制100公斤肉制品。

肉类“改良剂”。比如肉宝王、浓缩鸡汁、鲍鱼汁、火腿汁等。饭店最常用的是肉香王,其主要作用是增香,以化学成分居多,它的香气类似火腿,主要用在烤肉、酱肉菜系中。还有一类添加剂可以改变食物口感,要肉丸有弹性,只需加入“高弹素”或“肉爽弹牙素”;若想让肉丸在煮的过程中不散开,可加入明胶;若想令肉丸咬起来更鲜味,可加入“特丽素”等。还有大家熟知的嫩肉粉,张亮曾到市场做过调查,发现很多嫩肉粉中的亚硝酸盐竟超了40倍,用它们做出来的菜颜色漂亮、口感好,但却有一种烟熏的味道。“这种调味料还能增加重量,如果做肉馅的话,能让一斤牛肉绞出两三斤来。”张亮说,还有一种增鲜护色剂。如果当天的猪蹄没卖完,用它泡一泡不但不会变坏,颜色还能更鲜亮,能延长存放一个礼拜以上。

汤类香精。市场上有 “米粉米线高汤”、“云吞高汤”、“牛骨白汤”、“大骨肉汤”、“火锅高汤”、“卤水高汤”等很多汤类添加剂,商家不需要购买汤中的原材料,拿少量添加剂一冲,即可制造同样味道。张亮说,有些饭店在做羊肉汤时放点羊肉精,即使不放羊肉,也能做出羊肉味来,喝着很鲜,其实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对于以上几种添加剂,张亮表示,如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常使用没有问题,就怕有些厨师对使用量概念不明确或者责任心不够,超标多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家对于中小餐饮企业仅仅在卫生方面进行监管,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监测则是个空白。在添加剂的配料、使用范围里都没有餐饮业这一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凡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监管的食品添加剂是可以使用的,但每种添加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记者观察 看病挂号仍 一号难求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假牙制售黑幕
    记者凌晨探访北京三家医院体验看病 挂
    中科院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接受度呈降
    研究发现体重超标者对美食嗅觉更灵敏
    记者多患腰椎颈椎疾病 练习颈椎康复操
    记者曝光市售香油等常见调味料造假情况
    记者暗访 烤鸭店出售含致癌物 烤鸭油 
    记者深入调查大蒜精等调味品添加剂市场
    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对盐更敏感
    记者探访胎盘胶囊制作全过程 徒手灌制
    江门280万人染肝吸虫系误传 记者现场勘
    测评显示消费者对液态奶没信心 不满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