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宫城县大船渡一个避难所,几个孩子灾后第一次洗热水澡,属于孩子的笑容又回到他们脸上。
繁华日本瞬间惨遭生灵涂炭,受灾民众心理素质成为灾后首要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心理难免会大起大落,容易患上创伤后压力症。有危机干预专家估计,日本地震头两年内将有约四成受灾民众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状,而长期关注地震新闻和电视画面的人群也要小心被压力症“感染”。
儿童
流离失所,说“我不喜欢屋”
日本大地震及海啸估计造成当地10万名儿童流离失所,国际救援组织救助儿童会指出,家园被毁、丧失至亲、持续余震以及平日只有在书本上才可以看到的核辐射威胁突然来袭,已造成灾区儿童严重心灵创伤,许多在避难所的小孩晚上发噩梦难以入睡,要躲在灯下或包裹在毛毡中,部分小童甚至不敢与父母分开。
一名36岁的父亲透露,他两岁的儿子在地震后非常害怕,经常哭着说:“屋子在摇晃,我不喜欢屋。”而他所能做的只是抱着儿子说:“不会有问题。”
救助儿童会深入灾区走访日本东北沿岸多个避难所发现,许多儿童在频繁余震、寒冷痛苦的夹击下,持续出现心灵创伤,情绪表现得非常紧张,经常无端挤在灯光之下,或用毛毡包裹着自己。
由于日本小童自小就从书本上了解广岛及长崎原子弹爆炸的恐怖灾难,这些孩子向探访者透露,今次最令他们感到焦虑的便是辐射。
看护
贴身照顾老人,体力精神近极限
在重灾区宫城县石卷市的牡鹿半岛,有专门照顾老人的看护也遭遇困境。当地患上脑退化症的老人因无法理解灾情,精神不稳,看护人员要不眠不休地照顾,虽然脸上仍有笑容,但体力和精神已接近极限。
由于当地物资不足,老人的膳食及服药习惯受到影响,对他们产生压力。其中,有部分老人患有脑退化症,对发生地震一事无法理解,当入夜后中心因停电而漆黑一片时,他们会惊慌地要求不要关灯,也常会因不安而哭泣,或是在四周徘徊游荡。
现时,看护人员与老人们同住一室,使看护人员难以得到充分休息。他们只有打起精神,表示会坚持以笑容来照顾老人。
专家说
据灾后心理辅导专家称,受灾民众在地震首年通常会专注灾后重建工作,至重建完毕停下来时,才深感家人离世的寂寞,继而患上创伤后压力症,持续发噩梦、有幻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