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大学生热衷捐精引热议 专家称补偿只是小钱

大学生捐精的报道引热议 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回应捐精的伦理风险

《大学男生热衷捐精》出街后,引发大量讨论。有人“垂涎”3000元营养金,有人担心发生现实版《雷雨》存在伦理风险。

权威专家明确表示,这点“小钱”对捐精者的付出而言根本不算报酬,我国在伦理方面的措施也很全面。

如果两个人遇上了,爱到死去活来才发现原来彼此的父亲是同一个人,那多凄凉啊!

捐精所生的小孩与自己的孩子结成夫妻?有点好笑!你以为是拍戏吗?可能性那么小的事。暨南大学学生林汨圣

问:有些拒绝捐精者最主要的担忧在于以后自己的孩子会和自己的孩子结婚。或者以后某一天孩子上门来找亲生父亲了怎么办?

答:一个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我觉得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这5个孩子相遇并相爱的几率微乎其微。

以后是否有孩子上门找爸爸的情况?目前我们国家采取的是“互瞒”的方式,小孩子本身不知道自己是捐精出生的,就连医生也不知道是哪位捐精者。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80万人左右的社区,一个供精者生出25个孩子,其后代结婚的几率已经几乎可以忽略。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捐精,老一辈有所抵触,年轻人较为接受。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昨日表示,市民不用担心《雷雨》情节,中国是控制最严格国家之一。

应该捐:

孩子成夫妻?又不是拍戏

暨南大学建筑系大三的林汨圣同学捐过血,也在电视上看过捐精的信息。听说有的同学怕捐精所生的小孩与自己未来的孩子结成夫妻,林汨圣觉得这种担心有点好笑:“你以为是拍戏吗?可能性那么小的事。”

如果精子库像捐血那样开流动捐精车进校园,相信不少人都会去捐赠。

从事服务业的荆先生认为,大学生可以尝试一下,不但可以赚钱,而且可以帮人。不过精子库的管理与安排是否合理以及伦理问题等应该和捐精的大学生交代一下,比较好。

不该捐:

概率小不等于不存在

“如果儿子征求我意见,我肯定不同意。”退休5年的周阿姨觉得,概率小不等于不存在。“如果两个人遇上了,爱到死去活来才发现原来彼此的父亲是同一个人,那多凄凉啊!近亲结婚生下了有缺陷的孩子,那整个家族的素质就大大下降了。”

56岁的成叔表示,“如果他要去,我不主张,也不反对。”至于小概率事件,成叔说不会担心:“捐者受者都互不相知,不知道就不去理会了。”

精子库:

未设上限鼓励大学生捐精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表示,实际上并没有对各校的捐精总额设立“上限”,他们仍然非常希望各高校的大学生继续积极支持这项公益事业。捐精可助人,他呼吁更多热血男儿参与捐精。

近年来,我国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维持在10%左右,且城市人群发病率不断走高。这使得“借精生子”业务供不应求。如今,全国仅有十家精子库,不少省份尚未建立自己的精子库,而广东也只有一家。一份只能让五名女性成功受孕,其中有不少样本的份额已用完。

唐立新表示,目前美国每年依靠供精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大约为2万—3万人,中国依靠该技术出生的孩子数量远低于美国,应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有担忧:

会出现《雷雨》情节

针对网友及部分大学生的忧虑,唐立新解释,“中国发展这项技术没有外国时间长,因此是非常谨慎的,几乎是全世界在这一方面要求最严格的国家。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一个供精者的精液仅能让5个妇女成功受孕,而多数国家执行的是一个供者的精液供10个左右妇女使用。”

唐立新表示,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80万人左右社区,一个供精者生出25个孩子,其后代结婚的几率已经几乎可以忽略。“在数学上是不可能等于零的,但是概率极低。”

据了解,除了控制使用者的数量之外,中国的一些规定也与欧美国家稍有差别。如欧美国家对于捐精者的年龄限定为18岁~40岁,而中国将捐精者年龄控制在22岁~45岁之间。

网友说:

哇!在哪?我去!

无需辛苦劳动,把“快感”变现就有3000元到手,男生们猛然发觉自己“浪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13岁学生疑因学习压力大消化道出血
    哈佛大学教授指出三种人打鼾更伤身
    大学生遇车祸脑死亡 医生放弃治疗前奇
    江苏科技大学四十多人感染肺结核 确认
    盲人女孩考大学被拒引 残疾人教育条例
    九零后大学生勇敢抉择 两年两次捐献造
    北京女大学生裸体人体彩绘 抗议黑心棉
    剑桥大学研究发现吃鸡蛋能醒脑
    哈佛大学研究称电视看多了易得抑郁症
    中学生拍摄性感校服照 摄影师称学生只
    女大学生人体艺术展 色情以艺术的名义
    美国大学性教育课上男女自示范性高潮
    剑桥大学研究称多进行室外活动降儿童近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